2025-04-25 13:54
近日,在202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通州区卫生健康委发布《通州区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基地建设标准》。根据规划,通州区将在全区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基地,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为牵头医院、社区服务网络为支撑的区域分级诊疗体系,年内实现针灸、推拿等10项以上中医技术服务社区全覆盖。
建设标准提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设立独立中医服务区域,配备针灸、艾灸、理疗等基础设备及急救设施,并划分明确功能分区。人员配置方面,每家基地至少需2名中医执业医师和2名专职技术人员,掌握5项以上适宜技术。服务内容涵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针刺、拔罐、穴位贴敷等,重点针对颈肩腰腿痛、慢性病及亚健康调理等领域,同时需制定3至5个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为保障服务质量,通州区将建立标准化培训考核机制,要求中医适宜技术诊疗人次占比不低于门诊总量的10%,患者满意度达90%以上。各基地需定期开展健康讲座、节气养生指导等特色服务,并通过医联体协作实现上下转诊。
此外,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牵头与武清区、廊坊市等医疗机构、区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了耳鼻喉科、针灸科专科医联体(联盟),并挂牌通州区中医及药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提升区域中医药服务同质化水平。
该项目已纳入通州区2025年民生实事工程,未来将通过医保支付覆盖、宣传推广等措施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将完成基地建设,形成辐射通州、武清、廊坊的“通武廊”区域服务网络,满足居民“家门口”的中医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