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读者一起听茶、观云、望树,“慢文化”作家山峰以自然叙事治愈都市焦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5 15:17 语音播报

文娱

“慢文化”作家山峰“慢下来与自己和解——疗愈之旅”第四站活动日前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山峰携十年磨砺的文学与电影作品,以及他发起的公益项目“山峰的书房”,呈现了一场关于自然、文学与精神疗愈的深度对话。

活动由“山峰的书房”联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深圳市公共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山峰与评论家、读者一起听茶、观云、望树,共同解码山峰的自然叙事何以治愈都市焦虑。

山峰迄今已完成五部“慢文化”作品,《黔上听香》中的苗族侗族风情,《都匀清欢》里的古寨烟火,《云在江口》中梵净山的空灵云雾……这些扎根于贵州人文山水的故事,被山峰称为“写给故乡的情书”。他现场邀请读者闭目聆听一杯都匀毛尖茶在水中舒展的声音,“慢不是停滞,而是让灵魂追上身体的脚步。当我们学会在奔跑中驻足,才能听见花开的声音。”这一创作理念在其跨界影视作品中得到延伸。电影《云在江口》将贵州铜仁江口的最美侗寨、云雾缭绕的梵净山搬上银幕,以诗意的镜头语言讲述都市青年在自然中重拾自我的故事。

活动现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公益项目“山峰的书房”的亮相。这一项目将书房“种”在山水之间:黔南荔波的喀斯特峰林深处、黔东南凯里的鼓楼旁、黔南长顺神泉谷的峰林深处,遵义十二背后的溶洞附近……每一处书房皆因地制宜,有的以百年古树为梁,有的推开窗即见云海翻涌。山峰透露,把文字搬上大银幕,又让笔下的心灵栖息地——书房成为现实,让读者在最美的地方翻阅书页,在大自然中找到最好的自己,是写作之外他另外一个幸福的收获。目前,“山峰的书房”已在贵州、云南、江苏、浙江等地落户20余家,举办“二十四节气读书会”等逾百场“慢读会”,参与者可在数小时的沉浸式阅读中关闭手机,朗诵心仪段落,亲手感受书中描写的非遗文化。山峰表示,不久,“山峰的书房”将进驻上海、深圳等地。

山峰的文学作品中,水族马尾绣、侗族大歌等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推动情节的关键元素。现场活动中,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山峰的创作根植于贵州山水与民族文化,作品以“如数家珍”的细腻笔触描绘了苗族、侗族、布依族的风情,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故乡的深挚热爱与文化自豪感。其文字兼具诗性与哲思,如“一杯茶的舒展声”般从容悠远。“这种书写不仅是对贵州的礼赞,更是通过文学反哺乡土,让文字成为反哺土地的养分,将地域文化升华为具有普世意义的精神家园。”戏剧评论家董芳则认为,山峰完成了一部作品从文字到影像的自我转化,将贵州故事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让人们对古朴、空灵的贵州心生向往。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