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20:44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公益项目“蚂蚁森林”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举行“2025春种活动”,现场种下了项目启动9年来的第6亿棵树。目前,该项目已为丰宁生态建设累计协议捐资超4500万元,种植樟子松160多万棵,种植面积超1.5万亩。
近年来,河北省大力实施燕山、太行山、张承坝上地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京津冀共同打造林草种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区域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生态“高颜值”变身经济“高价值”。
“云种树”变“真森林”
“手机上种一棵,地里就种一棵”。“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的一项公益行动,用户可以通过自身践行低碳行为积攒“绿色能量”,用手机申请在生态亟需修复的地区种下一棵真树。记者也曾在手机软件上参与“云种树”,种下了11棵树,其中樟子松和连翘分别位于承德市和保定市。
“大家放心,你们手机上种多少,我们就在这种多少,一棵不少,棵棵种好。”丰宁的“蚂蚁森林”种树人高国江在“春种”现场通过媒体感谢全国网友。此次“春种”的所在地小坝子乡,是京津风沙源治理的“第一道防线”,经过24年的持续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8.7%提高到52.63%,林草覆盖率由不足30%提高到73%,沙化土地面积减少59%以上。目前,丰宁已由沙尘暴南下的“加强区”变为“阻滞区”,森林覆盖率已达58.53%,较2000年增加了32%。
丰宁县阻沙20多年来,40余家单位的一万余人先后奔赴小坝子援助造林,累计投入资金1.03亿元,造林11.8万亩。通过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提升森林碳汇能力,预计未来将产生950余万元的碳汇交易额。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创新模式,为300余位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增加收入80余万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向“最困难处”进发
清晨的阳光笼罩着承德市承德县八家乡的群山,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而上,两旁新栽植的油松、侧柏在晨露中舒展枝条。山坡上,承德县林草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作业设计。曾经的荒山秃岭,即将重新披上绿装。
“以前这里都是光秃秃的山,一到春天就刮大风,吹得人睁不开眼。”八家乡于杖子村村民一边干活一边感慨道:“现在好了,树多了,风沙少了,空气也新鲜了,村里人都说这是‘绿色银行’,以后还能靠卖果子挣钱呢!”
站在承德市滦平县金山岭长城远眺,连绵起伏的燕山山脉宛如一条绿色巨龙,守护着京津大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美化,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去年以来,我们完成营造林198.7万亩,修复退化草地26.77万亩。”承德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沙化土地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区域这一核心,承德采取“大兵团”作战方式,打造了276处百亩以上精品示范工程。
承德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西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当地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之以恒弘扬塞罕坝精神,不断厚植生态底色,增进民生福祉,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目前,已新增绿化提升村80个,新建省级森林乡村22个,巩固提升乡村自然生态和绿化成果,打造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的村庄四季景观。
“靶向养疗”15000株古松
清西陵位于保定市易县,这里有着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在清西陵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密布着15000余株古松。天气回暖后,当地对这片古松林开始春季养护。4月至5月期间,专业养护人员根据古松的不同状况,分类进行施用有机肥、输送营养液、支架保护等养护作业。
保定清西陵保护区林业发展中心技术员邢旭阳介绍,去年清西陵启动了5年来规模最大的“靶向养疗”行动,针对2023年强降雨对松树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改善土壤条件、增强土壤通透性、科学修整以及加强土肥水管理等。据统计,2024年养护工作共使用人工360人次,施用古树专用肥5000公斤,吊挂古树专用复壮激活液2000瓶(袋)。
清西陵古松林世称“西陵松海”。经过近200年的苦心经营,清西陵乔松巨柏参天蔽日,形成一望无际的松林,宛如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大平原上,有“翠海”之美誉。
“虫害对古树有一定的危害。每年,管委会都会记录辖区内在编古树的健康状况。”保定清西陵保护区林业发展中心主任牛小龙说,近年来他们在古松林保护“细、准、专”上下功夫,为每一株古树名木办理“身份证”,实现“一树一档”精准化管理。多措并举下,古树成为生态基因的天然宝库,更承载着独特的故事,成为易县历史变迁的无声见证者。
基于良好的自然环境,清西陵松林古道还成为保定太行步道五条精品线路之一,路线串联清西陵、云蒙山、千亩栗子林等景点景区,每年有众多徒步爱好者前往游览,为当地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