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酒店订单频频取消?毁约提价无异于“趁节打劫”
北京晚报 | 记者 李松林

2025-04-27 15:58 语音播报

锐评

近日,“提前两个月订酒店五一住不了”的话题冲上热搜。据报道,南京、苏州、汕头、海口、徐州等多地监管部门已发文告诫酒店、民宿经营者规范“五一”期间市场价格行为,严格履行预订承诺,不得以任何不正当理由对已生效订单擅自毁约提价。海口还明确提出,对于价格欺诈行为,最高可罚50万元。

据报道,有消费者今年2月通过旅游平台预订五一假期位于贵阳的一家酒店,4月21日突然收到平台电话告知酒店无法接待,重新预订发现该酒店以及周边的住宿都涨到每晚500多元,相当于当初预订价格的4倍。假期出游,消费者的车票、行程等规划通常早已确定。临近假期,早早预订好的酒店民宿突然变卦,让消费者措手不及,更让出游体验大打折扣。突然袭击式的毁约提价,违背了市场交易基本的诚信契约精神,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无异于“趁节打劫”。

酒店民宿价格“逢节必涨”、坐地起价的情形由来已久,大有成为惯例之势。据报道,近期不少消费者遭遇相似情况。有消费者反映,两个月前在某旅游平台预订了酒店,4月20日收到平台通知“满房取消订单”,可选择其他酒店并最高补偿68元,然而其他酒店价格已翻3倍左右。今年2月,有消费者在南京入住预订好的宾馆,商家以春节客房价格上涨、未及时调价为由,要求加价200元。一起起单方面毁约,一次次临时提价,一个个无理的取消理由,置基本契约和消费者权益于不顾,也突破了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红线。

市场经营主体有随市场供需而灵活调价的权利。但权利的行使,必须建立在公平交易、诚信经营,尊重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之上。一些酒店民宿和预订平台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利欲熏心胆大妄为?这些酒店民宿和平台之所以敢频频变卦、屡屡违约,正是拿准了节假日之时市场需求紧张、房间不愁订的节令特征。更重要的一点,是临时毁约的获利远远大于违规违法的成本。即使单方面取消订单,有了翻了数倍的房价,赔付消费者一点显然不在话下。外加监管执法的滞后性,无形中变相增加了商家毁约提价的胆量。

严格履行预订承诺,不得擅自毁约提价,既是商业伦理道德的内在要求,也是地方营商环境的基本底色。近年来,各地纷纷发力文旅市场消费,住宿价格和服务质量自然不能拖后腿。动辄取消订单、毁约提价,酒店和民宿经营者或能多赚一笔,但抹黑当地文旅形象,给旅游口碑带来的损失则难以弥补。多地监管部门发文告诫酒店、民宿经营者“五一”不得毁约提价,是对行业“打预防针”式的主动治理,更关键的还要强化日常执法监管,畅通消费者线上线下的举报投诉机制。但凡有门店和平台顶风作案,就要立即介入,拿出“谁砸文旅牌子就砸谁的饭碗”的劲头,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

通往“诗和远方”旅途中的每一次消费,应当始终公平、诚信、透明,而不是变卦、提价和欺诈。莫再让“逢节必涨”“趁节打劫”的套路,给即将到来的五一游添堵了。

快评

编辑:李松林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