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延庆区深入贯彻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战略部署,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延揽工程”,统筹推动人才集聚、创新优化人才服务,赋能释放人才效能,切实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全力营造近悦远来良好生态。
上下协同,着力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
强化人才工作政治引领。区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召开领导小组会、人才高地建设调度会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制定《延庆区贯彻落实〈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方案〉的实施方案》,系统梳理6方面55项任务,结合区情实际科学设定工作目标,推动顶层设计走深走实。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及时掌握35家相关单位工作进展、典型案例、存在问题及需支持事项,确保高地建设工作谋篇布局起好步。
落实人才工作政治责任。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人才工作同步纳入年度党建考核体系,压紧压实各二级班子单位“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区领导带头落实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区领导与131名优秀人才对接联系,二级班子单位健全党委(党组)联系优秀人才工作机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了解工作生活需求,帮助解决实验室建设、人才落户、子女入学等问题,增强广大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
加强优秀人才政治关爱。广泛邀请人才代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让人才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促进人才工作与全区中心任务、发展大局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在“两代表一委员”和各类评优评先中的结构比例,遴选科技创新、文旅产业、医药健康等领域93名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选树典型优秀人才,推选无人机领域1名人才获评“青年北京学者”,现代农业领域1名人才获评“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增强人才政治责任感和荣誉感,以榜样激励更多人才勇立创新创业潮头。
深化改革,系统打造人才服务好生态
加强人才工作专业力量。结合区情实际调整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理顺运行机制,区委组织部加挂区人才工作局牌子,进一步全面强化区级人才工作统筹能力。组建区科信局并加挂中关村延庆园管委会牌子,整合科技创新、工业信息、企业团组管理力量,加强服务科创产业人才的能力。成立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工作专班,建立联系对接、信息报送、进展反馈、双月调度等工作机制,保证协调有力、运转高效。
补齐人才政策短板弱项。立足措施创新性、区域适配性,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研究制定各项人才政策,不断提升政策的精准度、系统性,以政策落实打造区域人才集聚“强磁场”。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研究出台《延庆区柔性引进人才办法(试行)》,与政策性人才引进落户形成互补,人才引进政策更加全面系统。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出台《“延庆英才卡”管理办法(试行)》,制定12项服务保障措施,提高人才吸附力。
做好重点人才特供服务。构建“立体式”人才服务矩阵,坚持“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全方位保障战略型人才在延发展。围绕氢能飞机领域杨凤田院士团队在延发展需求,投入6336万元完善科研场地建设。1个工作日办结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相关业务,并全力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破格申办人才引进;20个工作日内完成3家所属项目公司注册;协调解决6名核心成员子女入学、1名骨干家属两地分居难题,免费提供12套人才住房、2辆工作用车,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赋能发展,助力重点产业跑出加速度
主动融入首都发展大局。紧扣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持续优化我区“1+4+1”绿色产业体系布局。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重点在无人机、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氢能和新型储能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发挥“后发优势”,形成“比较优势”。斯贝福公司自主培育的实验小鼠搭“天舟八号”上太空,玻钢院攻克国产大飞机C919关键原材料“卡脖子”问题,延庆人才逐步成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队伍中的生力军。
不断优化地区营商环境。聚焦服务企业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法治化建设、提升国际化水平。打造“热经济 高赋能”登记注册品牌,创新推行“专注、专业、专心、全程领办”的“三专一领”全流程陪伴式登记注册服务,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府采购实际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占比87.69%、全市第2,充分激发用才主体创新动力。修订《延庆区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指导意见》,维护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向上发展。
逐步形成低空产业集群。聚力打造低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先导区,先后引进航天时代飞鸿、清航装备、远度科技等低空技术产业企业128家,2024年园区低空产业产值18.69亿元,形成区级财政收入2572.2万元。园区低空技术产业中,汇聚1家独角兽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国高新企业、5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3家瞪羚企业、11家村高新企业,初步形成低空技术产业集聚效应,让更多人才拥有发展平台,进一步提振人才来延、留延发展信心,为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低空技术产业发展要素聚集区夯实人才基础。
下一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工作局的统筹指导下,延庆区坚定不移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精准扎实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将最美冬奥城打造成有热度、有温度、有态度的人才“向往之城”,为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贡献延庆力量,作出延庆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