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09:38
通州区潞源街道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所在地,挂牌成立于2018年7月31日。这是一个朝气蓬勃、活力向上的街道,街道“90后”干部占比48.8%,社区“90后”工作人员占比48%。这些踏实肯干的年轻人聚焦服务保障行政办公区的主责主业,践行“为服务者服务”的理念,勇担当、善作为、务实功、求实效。
在朗清园南社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用脚步丈量着社区的土地,用行动守护着辖区的安宁与和谐。这支群防群治队伍的带头人,就是“90后”小伙子马连亮。2023年进入社区工作以来,他在平凡岗位上,用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描绘着社区的暖心平安画卷。
走进社区居委会,马连亮的工位上时常出现一些水果和零食,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品,却承载着居民们对他的满满关心与信任。
这背后,是一桩桩、一件件邻里互助的暖心小事。社区里住着不少老人,由于子女忙于工作时常不在身边,老人们遇到诸如搬运重物的难题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马连亮。类似老人手机出现故障的求助,更是马连亮的“热门业务”。张大爷的手机字体太小,看不清楚;王阿姨的手机总是自动跳屏,不知如何是好。每当这时,马连亮总会耐心地接过手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有时为了确保老人能掌握,他还会把步骤写在纸上,方便老人随时查看。老人们表示,有了小马这位数码“救星”,再也不怕手机“捣乱”了。
居民所求无小事,马连亮从不嫌麻烦。他深知,社区里的点滴需求,都是居民生活中的大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成为了大家的“贴心人”。
马连亮深知,仅靠一人之力,难以守护整个社区的安全与和谐,不论是社工还是居民,都是城市副中心美好家园的一分子,城市副中心和谐宜居之城建设离不开每一个“我”。在社区的支持下,他开始四处奔走,动员社区里的叔叔阿姨们加入到群防群治队伍中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织好社区“安全网”。
群防群治队伍成立后,马连亮又马不停蹄地组织开展培训。他邀请专业人士为大家普及安全防范知识,从火灾隐患排查到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从邻里纠纷调解技巧到信息收集与反馈流程,事无巨细。在培训过程中,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耐心解答大家的疑问,确保每位队员都能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正是在他的悉心呵护下,这支群防群治队伍逐渐壮大起来,成为社区安全防护的坚实力量。
每次组织执勤,马连亮更是早早到达集合点,为大家分配任务、规划路线。在巡逻过程中,他时刻保持细心和耐心,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也不忽视任何一处细节。有一次,他在居民楼下看到一辆电动自行车上电池被拆了下来。这个很多人不留意的地方,而他却不轻易放过。马连亮分析很可能是居民把电池拿到家里充电了,他赶紧打电话与车主联系,讲明在家充电的危害,不久后就看到楼下那辆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复原了。
在守护辖区安全的道路上,马连亮始终冲锋在前,毫不退缩。一个周末,马连亮像往常一样在社区值班,突然接到一位居民电话:“小马,不好了,我闻到楼道里有很浓的焦糊味,不知道啥情况。” 马连亮听闻,立刻警觉起来。他深知,火灾无情,早一秒采取行动,就少一分危险。他一边安抚居民情绪,询问具体位置,一边迅速联系物业工作人员。当他和物业人员一同赶到现场时,楼道里已经弥漫着浓烟。原来是一位居民临时出门办事,忘记燃气灶上还炖着一锅肉。这时锅已经烧干了,危险随时会发生。因为居民无法及时赶回,马连亮要来门锁密码,打开房门,第一时间冲进浓烟最多的厨房,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将烧糊的锅从火上端下来,放入冷水中冷却。随后,又迅速地打开窗户通风换气,将室内浓烟排出。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犹豫和胆怯。正是这种关键时刻的果断处置,避免了一场可能危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火灾。
在朗清园南社区,马连亮的“小故事”还有许许多多,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是社区里一道亮丽暖人的风景线。
他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诠释了一名社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也让生活在辖区的居民真正体会到了“家中有我 安心工作”不只是一个口号。
校检:孙朝阳 张萌
审核: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