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让老人“乐”享晚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8 09:40 语音播报

产经新闻

用小事改变生活质量。

王玉铮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福祉园护士

走廊里传来轻快的脚步声,25岁的护士王玉铮正在挨个房间和老人唠嗑,顺便查看老人的健康状况。“小王,来啦。”“王护士,我昨晚睡得好多了。”王玉铮对每位爷爷、奶奶都一样耐心,把时间都花在了“慢慢聊”上。

虽然才进入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福祉园一年,王玉铮在和老人交流上已经驾轻就熟。因耐心细致、善于沟通获得爷爷奶奶们的喜爱。在福祉园的爷爷奶奶们心中,如同有一个孙辈的孩子绕膝承欢。谈及为何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王玉铮说除了专业对口,更重要的是职业成就感。“在和爷爷奶奶的沟通、相处中,他们渐渐记住了我的名字。那种能‘用小事改变生活质量’的成就感,是幸福的。”

部分老人会出现认知障碍的情况,从最开始分不清年月,经常忘记自己刚刚做过的事情,到病情加重后,出现认不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的情况,分不清白天和黑夜,脑海中的记忆渐渐消退,如同被橡皮擦擦去了一样。王玉铮是个共情力很强的人,每当看到这样的爷爷奶奶,他总想多为他们做一点事,“我通过做定向力训练,帮助老人辨认人物、方向、时间等,延缓认知衰退现象。我了解到怀旧疗法、音乐疗法等一些非药物干预,能减少一些躁动情绪,提升生活质量。”于是,王玉铮主动去学习了怀旧疗法和音乐疗法,帮助福祉园里的爷爷奶奶们做一些日常训练,用老物件和音乐,让“脑海中的橡皮擦”放慢脚步。

有些经典老歌,是时代的烙印,刻进一辈人的骨子里,“本能反应”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跟唱、哼唱,跟唱的过程中,记忆就会逐渐复苏。王玉铮会找来一些老照片、有纪念意义的老物件,引导老年人一起回忆过去。在他的帮助下,对延缓认知症发展起到了良好效果。

王玉铮坦言,刚入行时,也曾面对心理挑战,那就是面对衰老和疾病的无力感。“我在学校学的是‘治愈’,但在这里更多是‘陪伴’和‘延缓’。”王玉铮说。“我曾经以为养老护理只要细心照料衣食起居就行了,但现实中,还需要从老人的一个眼神中,理解他们无法表达的需求。在这个行业里,我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

日常工作中,简单的翻身防褥疮,王玉铮不仅要掌握角度和力度,还要考虑哪个姿势能够减轻老人的不适。这种技巧与人情的结合,需要在反复实践中摸索。他以赛促学,2024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老年人能力评估技能竞赛、北京“医养结合杯”护工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北京市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得了一等奖、团体二等奖和朝阳区区赛三等奖。“职业技能竞赛给了我和同行交流的机会,在比赛中学到了新知识、新理念,让我能更好地服务老年人。”

理想与现实虽然有些差距,王玉铮却从未想过放弃,想继续深耕养老服务。“我现在也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在于让每一段生命旅程都被温柔对待,让爷爷奶奶们能在这里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王玉铮认为,养老护理不能仅停留在“护理”两字表层,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老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年轻人更容易学习和探索一些新的护理方式,希望能在这个行业里看到更多年轻小伙伴。”

 

校检:张萌、孙朝阳

审核:陈月


劳动改变中国

编辑:魏昕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