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阳光洒在喇叭沟门满族乡中心小学校园的操场上,每天下课铃一响,学生们便从教室一涌而出,有独自练习二魁摔跤动作的,也有三五人一群去踢蹴球的,还有小组之间比赛插鸡尾翎游戏的……今年以来,喇叭沟门满族乡中心小学聚焦学生体质健康,在跑跳投等常规锻炼的基础上,融合二魁摔跤、角球、蹴球、赛威呼、插鸡尾翎、滚铁环等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突出面向人人、惠及人人的属性,打造文化+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让深山区的学生们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感受民族文化魅力,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学生们练习二魁摔跤
二魁摔跤作为满乡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因一人分饰两角的独特表演形式深受人们喜爱,孩子们对其扫堂腿、下绊子等经典动作很是着迷。该项目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平衡技巧和力量控制,更能锻炼孩子的体力。“咱们体育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二魁摔跤的基本步法和平衡训练相结合,年龄小的就学传统动作,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经过编排的20余个表演动作。这是个锻炼孩子意志和体能的民族项目,过去成人用的二魁道具要30多斤重,六年级孩子才将将背得动,去年为了让低年级的孩子们也能学,学校特意定制了这款适合低龄学生的道具,外观看起来更加精致,份量上也轻了不少。”该校德育主任尹建磊说。
今年,该校在落实好每天一节体育课要求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本乡民族文化资源,这些项目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速度、力量和反应能力,更承载着民族文化学习与传承的重要意义。“我家就住在上台子村,从小看老人们表演二魁摔跤,觉得特别有意思。我从四年级开始学动作,现在已经可以代表学校外出表演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锻炼好身体把这项非遗项目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看到这项有趣的运动。”该校五年级学生刘紫坤说。
除了二魁摔跤,赛威呼也是学生们很喜欢的一项运动,经过老师改良后的赛威呼运动融入了珍珠球的互动形式,通过投篮、跑位等形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上肢力量、核心肌肉群、爆发力等,还能让他们感受传统体育的趣味性。“目前我们正在操场上划分适合角球、赛威呼等不同运动项目的场地,有了规范的场地,再加上传统的竞赛规则,孩子们可以玩儿得更加专业。”尹建磊介绍,“去年我们还推出了冰嬉运动,它源于清代宫廷,类似于花样滑冰或是冰上舞蹈。但考虑到场地和教具等原因,我们专门邀请的编舞老师在保留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滑冰鞋代替冰刀,再配上民族服饰进行节目动作编排。现在四五年级的30多名学生已熟练掌握了运动技巧,还到区内区外进行了多场表演。”
由于喇叭沟门小学是寄宿制学校,孩子们每天早上6点10分起床开始跑操,随后吃饭并开始一天的学习。除了体育课外,这里的孩子会在中午和放学后自行组织趣味性运动。五年级学生李鑫婷告诉记者,每天第七第八节课她都会去操场练习冰嬉动作,能代表学校参加展示让她感觉很骄傲,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了。“为高效落实市教委和市体育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切实增强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我们专门邀请乡里二魁摔跤的非遗传承人进校开展专业教学指导,目前也组建了二魁摔跤表演队、冰嬉队、蹴球兴趣小组等。同时,通过区内外民族运动会、中小学生运动会、文艺活动汇演等形式,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宝贵文化财富的魅力,享受运动乐趣、增强身体素质、健全人格,不断将传统体育发扬光大。”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姚长满说。
文字:杜玮
编辑、排版: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