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之变|小小园区聚成“万亿大咖”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奇茹 美编 宋溪

2025-04-29 14:04 语音播报


在中关村示范区里
有40家含金量十足的特色园区
总占地面积20.54平方公里
仅占示范区面积的4.2%
但每平方公里创造886亿元收入
是中关村示范区平均水平的6倍
目前40家园区总收入已突破万亿元
一个个未来产业“核爆点”在此形成

《北京晚报》2025年4月29日版面

— 中关村壹号 —

硬科技企业云集创新创业

半个月前,中关村壹号
迎来了几位新住户:
能让卫星变“聪明”的中科天算、
专攻航天“黑科技”的国科环宇、
要带普通人上太空的穿越者、
推动国产量子测量技术
产业化的科微量子、
专注科创服务的乐知新创、
探索太空健康的冠铭航芯……
8家硬科技企业正式签约入驻。

中关村壹号以“硬科技”为特色,
如今重点吸引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金融科技等领域的
创新型企业集聚发展,
150余家高科技企业聚集于此。
随着新一批企业的入驻,
园区产业集群将进一步壮大,
形成更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中关村壹号

是企业秀场更是试验场

上个月,中关村硬科技嘉年华
在园区上演。
宇树科技最新款人形机器人
G1的精彩表演让观众大饱眼福;
恒之未来的首个机器人新物种
机器狗和观众亲密互动……

在中关村壹号举行的中关村硬科技嘉年华

这里是秀场,
更是试验场和放大器。
园区智能门禁是爱笔智能的技术,
电梯声控系统出自
曾经的入驻企业声智科技,
D2楼5G信号全覆盖由佰才邦负责……
在园区建设与运营过程中,
园区企业的创新产品
通常会获得优先使用与推广,
大大加速创新产品
“从1到N”的批量化落地。
为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园区还在不断完善
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

— 数字医疗产业园 —

将口腔AI诊疗推广到全球

在美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走进一些当地的牙科诊所,
一位AI超级助手会辅助牙医,
对患者的口腔影像进行识别分析、
开展治疗设计。
这个“AI牙医”的研制团队来自北京。

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
入驻企业羽医甘蓝的
前沿口腔AI解决方案
通过对口腔影像的快速识别分析,
能够在5秒内
发现近40种口腔疾病和情况,
辅助医生提高接诊效率。

在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人们正在参观羽医甘蓝的“AI牙医”等产品

公司首席运营官赵漫兰介绍,
公司去年刚与美国牙科协会达成合作,
还进入了埃及市场。
目前,其AI口腔技术和产品
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口腔医疗机构落地应用。

数字医疗与顶尖同行并肩赛跑

去年11月,中关村(朝阳)
数字医疗产业园正式揭牌,
将中国口腔AI诊疗技术
推广到全球的羽医甘蓝,
以发展原始创新药为目标的
AI制药公司英飞智药,
正推动实现高端冷冻电镜国产化
“从0到1”突破的水木科仪……
以首批入驻园区的企业为代表,
中国的数字医疗
正与全球顶尖同行并肩赛跑,
带着原创技术走在行业最前沿。

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先导区

— 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 —

园区汇聚全球前沿团队

去年9月中关村(大兴)
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开园以来,
已吸引北京马歇尔中心、
普华赛尔、基因启明、
亦度生物、五加和基因等
全球前沿团队聚集于此。

不久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
在北京市支持下发起成立的
北京马歇尔中心,已将办公地
落在了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
这是北京首个外籍诺奖院士领衔的
生物医学新型研发机构。
作为北京马歇尔中心
首批在京转化的重大科研成果,
也是全球首个由诺奖科学家领导
开发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
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工作,
正启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工作。

中心计划五年内汇聚一批
国际化高水平科研团队,
建设一支由诺奖院士
担任首席科学家的科研团队,
并推动诺奖团队自主研发的
多款疫苗新药在北京完成转化。

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

市区联动提供全方位服务

这里曾是生产铁钉的老旧厂房,
2022年启动城市更新改造,
在相关部门支持下,
仅用15个月就完成了升级改造,
2024年9月正式开园。

为了最大程度帮助企业
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
园区在建设过程中花足了心思。
例如,医药研发类企业
在建设洁净间、药物研发等
过程中都需要用到蒸汽。
园区为此投资3000多万元
建设蒸汽项目,
让企业每吨蒸汽的使用成本
节省100多元。
对一家小型医药研发企业来说,
每年能省下数十万元。

北京正通过市区联动
为园区和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让“小事不出园、大事有人管、
急事马上办、难事不拖延”。

— 布局 —

未来产业酝酿“核爆点”

去年4月,中关村壹号
入选首批“中关村特色产业园”,
同期入选的还有
中关村软件园、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
金隅智造工场、
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

这些中关村特色产业园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率先布局新领域新赛道,
涵盖人工智能、未来通信、
具身智能机器人、
细胞基因治疗等14个未来产业,
一个个新的“核爆点”加速形成。

— 数说 —

40家特色园区总收入破万亿

中关村特色园区
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约28%,
是中关村示范区平均增速的4倍;
地均收入每平方公里886亿元,
是示范区平均水平的6倍;
企业研发投入强度12%,
是示范区平均水平的2.4倍;
万人当年发明专利授权量524件,
是示范区的4倍。

40家特色园区总收入
已经突破万亿元,
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地、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领地。

大城之变

编辑:田海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