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 18:07
这个“五一”假期,北京站的文化产品与站内“软装”上新了——18款具有北京站特色的文创产品首发,巧妙链接了城市记忆与铁路情怀;25幅名家画作上墙,让旅客候车之余欣赏传统文化之美;更多进站闸机、景观绿植、充电座椅、沙发式座椅投入应用,二层的儿童娱乐区也和旅客“初见面”,让候车的孩子们不再无聊。
北京站文创 满满“北京范儿”
4月29日上午,北京站内人头攒动。旅客们惊喜地发现,二层第8候车室对面,多了一处北京站官方文创售卖区,不少旅客拖着箱子,在柜子前驻足欣赏或低头选购。
走进售卖区,一排排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京味儿满满。一款“北京站”字样的冰箱贴造型精致,设计富有巧思,容纳了毛泽东号机车、北京站建筑、长城、中轴线、大运河文化带、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等北京城市元素,冰箱贴的文字部分既可组合也可拆分;一款以北京站标志性书法为主题的金属徽章也十分吸睛,承载着北京站独特的艺术韵味;一款以金色“北京站”笔体为主题的马克杯造型复古,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此外,还有手工绢人盲盒、纸雕灯笼、邮差复古包等“北京礼物”供旅客选择。
“大家看这些冰箱贴,每个冰箱贴的主题都是一个好寓意,比如‘好运莲莲’‘福摇直上’‘流光溢彩’。这些冰箱贴还是可以互动的,上面的灯可以旋转或左右摇摆......”一位店内工作人员正向路过的旅客介绍。
本次上新的文化产品,以“铁路+京味文化”为设计核心,将车站标志性建筑浓缩于方寸之间。快闪展旁的互动角,旅客只需驻足参与趣味满满的有奖问答,答对即可获得定制文创产品作为纪念,将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带回家。售卖第一天,最受旅客欢迎的,是站内云勾纹、宝相花灯吉祥元素、车站钟楼为原型的立体冰箱贴和金属书签,它们成为旅客争相收藏的“移动文化名片”。
名家作品上墙 文艺气息扑面而来
这个五一假期,6幅名家画作新挂上墙,让旅客在候车时能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如今,旅客走进北京站,共能欣赏到25幅书画作品。“一进候车室,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艺气息。”假期打算去秦皇岛度假的周先生在《报春图》前驻足欣赏,还用手机定格下一幅幅画作的艺术美。
东预检厅,古一舟、溥松窗绘制的《拒马河畔大寨花》正是新挂的画作之一。画作里,流水潺潺而过,山间村落静谧,笔墨藏着空灵与清逸,让旅客在浮躁的时代在心里安静下来。西预检厅展出的是陶一清先生巨幅画作《锦绣河山》,画中,一列火车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以苍茫群山为骨,以逶迤铁路为脉,成为站内文化景观的新亮点。
各候车室也纷纷换上了“新妆”。第7候车室霍春阳的《报春图》带来春日的生机与希望;第4候车室中马广文的《腊梅》以傲霜斗雪的姿态展现坚韧品格;第6候车室悬挂着宗其香的《白梅》素雅高洁激励人心;第5候车室里,田镛的《红梅》点点绽放,沁润旅途。更新后的书画橱窗中,《鸭场之春》等新作也一同亮相,为候车环境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氛围。
“软装”翻新 旅客更舒心
五一假期,北京站东预检厅完成了闸机改造,有效缓解了列车集中时的拥堵压力。“我们在东预检厅增加自助闸机8台、半自助闸机2台,旅客进站会更加畅通。”北京站党委副书记孙海申介绍。
“刚出门时发现手机没电了,还想着来车站借个充电宝,没想到座位旁就可以充电。”第1候车室内,一位旅客正坐在绿色联排座椅上,一边充着电,一边刷手机。孙海申介绍,除原有的7候车室60组充电座椅外,北京站又在第1候车室加装了16组2座充电座椅,旅客可以边候车边为电子设备“续航”。
二层北侧环马廊京铁爱心区同样迎来“翻修”,硬座换成了沙发式座椅,儿童娱乐区也和旅客“初见面”,不少候车的家长正带着孩子嬉戏、玩玩具。走进第8候车室,景观绿植让候车室更有生机,不仅座椅换成了新的,还增设了不少桌子,旅客休息、放包更方便。
五一假期,北京站旅游流、探亲流“双流”叠加,北京站提前部署,全面启动服务质量提升行动。2025年五一小长假铁路运输期间,北京站全站预计发送旅客99.3万人,日均12.4万人,计划加开临客33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