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作者 郑雷

2025-05-02 22:46 语音播报

清风北京

四川省宜宾市纪委监委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分行业分领域集中施治、整顿肃清,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化量变为质变,努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坚持严的基调。一是认真分析研判。优化完善案件查办“监测分析、定期通报、实时调度”工作机制,深入分析存量问题的潜伏长短、暴露特点,剖析新发案件的增长态势、主要因素,在比较中摸清内在逻辑,推动清存量、遏增量一体推进、相互促进。二是压紧压实责任。定期向市委报告重点行业领域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向分管市领导制发“一岗双责”提示函,不断健全上下联动、左右贯通、内外衔接的工作机制,对区域普遍性问题争取党委主导、全域参与,对行业性、领域性问题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对社会普遍关注问题广泛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有效实现合力攻坚。三是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不断拓宽历史视野,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围绕国有企业、医药、工程建设和招投标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不停顿、不止步,持之以恒反腐败。

坚持选准问题。一是严格落实不打折。把上级纪委监委明确的专项整治作为第一要务,召开专题会集中研究、系统谋划,制发《监督重点工作清单》压茬推进,确保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定什么目标就攻克什么目标。二是紧贴实际不虚化。立足工作实际,对问题线索、信访举报、监督检查、政治巡察等发现的情况全面梳理,把情况排查做深做透、综合分析做细做实,深入研判方向在哪里、最该治什么。坚持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深化运用“码上举报”等载体,采取实地走访、全员下访等方式,在发动群众反映问题、参与解决问题中,不断构建群众信任监督、监督回报信任的良性循环。三是统筹力量不发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系统组织优势,每项整治由市纪委监委相关纪检监察室牵头,整合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全市“一盘棋”统筹、市县联动作战,以力量通盘调配推动案件集中办理,实现问题线索一体研判、整治节奏一体把握。

坚持深挖症结。一是深入剖析案件。坚持边办案、边分析,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类案分析和个案剖析复盘工作的通知》,推行案件主办人到发案单位作剖析报告制度,常态化组织自办案件“复盘”和典型案例“研讨”,把症结点位、表现形式、破解思路固化下来,提升类案识别能力。二是检视制度短板。围绕制度运行的“全链条”检视反思,聚焦决策环节,看决策程序是否严密、议事原则是否科学;聚焦执行环节,透过走样变形、简单机械等表象,深挖设租寻租“病根”、权力越界“病灶”;聚焦监督环节,认真分析“重部署、轻落实”背后的责任问题,深入剖析权力失范背后的监督体系空白点、监督手段薄弱点。三是抓住关键要害。坚持找准“要害处”、选准“小切口”、直击“关键点”,针对医药领域瞄准药械采购中的“污染源”,国资国企领域聚焦“人财物”找顽疾、促规范,形成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坚持系统施治。一是完善制度体系。注重“防”和“治”,紧盯政策制定、决策程序、审批监管等关键权力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如,针对医药领域采购乱象,推动主管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行业监管,探索开展全市公立医院药械采购集中议价,既极大节约采购成本、减轻患者负担,也有效防止权钱交易。二是注重纠树并举。围绕查办的案件,强化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督促职能部门完善行业机构和从业人员激励机制,以评先选优激励提振干劲,以畅通晋升渠道促进有为,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三是检验改革实效。制度成效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事实来评判。建立制度改革成效评估机制,加强制度运行情况跟踪,研判关键指标变化趋势,既纵向前后比、又横向左右看,促进制度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化提升。坚持人民至上,畅通群众表达渠道,在“校园餐”专项整治中全面重塑公立学校供餐体系,确立食堂自营、食材集采管理模式,促使“制度红利”与“民生福祉”实现深度融合。(郑雷 作者系四川省宜宾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编辑:应晓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