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签下矿产协议,真能换来安全么?
九万里

2025-05-02 07:41 语音播报

天下

几经周折,美乌矿产协议还是签了。

乌克兰当地时间5月1日,乌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在社交媒体上透露,根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达成的协议,她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共同签署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

乌克兰当地时间5月1日,乌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共同签署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

来回拉锯的谈判过程。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在推动俄乌停火的同时,持续对乌克兰进行极限施压,强逼乌方拿矿产资源回馈美方的援助。

围绕矿产协议,美乌双方展开深度博弈,过程充满了戏剧性。

白宫会晤,激烈交锋。

今年2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美国,原本计划与特朗普会晤后,在白宫签署矿产协议。结果,双方却在全世界面前上演了一次世纪争吵。

当时,在特朗普看来,美国在俄乌冲突中对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经济援助,乌克兰理应在资源上给予回报。

然而泽连斯基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美方“要价”过高,这对于乌克兰来说几乎是将国家资源拱手相让,而且协议中还不包括对乌克兰至关重要的安全保障。

所以,泽连斯基拒绝了美方此前提出的协议版本,这次白宫会谈就这样在不愉快的氛围中结束,美乌矿产协议的签署之路一开始就遭遇了巨大的挫折。

2月28日,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白宫爆发激烈争吵。

后续磋商,僵持不下。

此后,美乌两国代表多次进行会谈磋商,但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3月28日,乌方称收到美国提供的矿产协议新方案,然而乌方明确表示该方案 “不可接受”,双方在关键条款上仍存在巨大分歧。

4月11日和12日,乌方团队赴美,就协议内容展开 “技术性” 磋商。这次磋商为协议的推进带来了一线生机,双方围绕具体条款、利益分配等细节进行了深入讨论,为后续协议的达成奠定了基础。

4月17日深夜,乌克兰副总理斯维里坚科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乌克兰与美国当天以线上方式签署了一份有关矿产协议的意向备忘录,协议框架初步确定,美乌矿产协议似乎迎来了转机。

临门一脚,横生变故。

然而,就在美乌原定于4月30日签署矿产资源框架协议之时,美方突然提出额外要求,逼迫乌克兰在框架协议外额外签署一份基金协议。

美方甚至以 “要么准备好签署所有协议,要么回国” 相威胁,谈判再度陷入僵局,眼看煮熟的鸭子差点就飞了。

经过一番艰难拉扯,乌克兰时间5月1日,美乌双方正式签署矿产协议,给这段备受瞩目的博弈画上了句号。

矿产协议包括哪些内容?

依据乌方5月1日公布的协议内容,该协议的主要条款如下:

  • 所有权与控制权:全部所有权和控制权依旧归属于乌克兰。乌克兰领土和领海内的所有资源均为乌克兰所有,乌克兰政府有权自主决定资源开采地点,协议明确规定地下矿产归乌克兰所有。

  • 平等伙伴关系:基金设立比例为50:50,乌克兰与美国将共同管理该基金,双方均无主导投票权,充分体现了两国间的平等伙伴关系。

  • 国家财产保护:协议未涉及私有化进程或国有企业管理的变动,国有企业将继续归乌克兰所有,例如乌克兰石油和乌克兰能源等公司仍保持国有性质。

  • 无债务负担:协议未提及乌克兰对美国的债务义务,其实施将通过平等合作与投资提升两国经济潜力。

  • 符合宪法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该文件符合国家立法,不违反乌克兰任何国际义务。尤为重要的是,此协议将向其他全球参与者释放信号,表明与乌克兰开展长期(数十年)合作具有可靠性。

  • 基金资金来源:基金将完全由新许可证收入填充,涵盖关键材料以及石油天然气领域项目新许可证资金的50%,这些资金将在基金成立后纳入预算。已在进行的项目收入或预算收入不包含在该基金内。

  • 立法变动适度:基金运作仅需对预算法进行修改,协议本身需得到乌克兰最高拉达的批准。

  • 美国助力吸引投资与技术:基金由美国政府通过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提供支持,将助力吸引来自美国、欧盟以及其他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国家的基金和公司的投资与技术。技术转让和开发是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乌克兰不仅需要投资,更需要创新。

  • 税收保障:基金的收入和捐款在美国和乌克兰均不征税,以确保投资获得最大收益。美国向该基金提供了捐款,除直接资金外,还可能提供新的援助,如为乌克兰提供防空系统。乌克兰则通过新地块的新许可证新租金贡献50%的国家预算收入,若有必要,还可在此基础数额之外额外捐款。

乌克兰矿产分布图。

美乌矿产协议的签署,看似为基辅赢得了喘息之机,却难以回避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份文件本质上是一份“资源质押书”——用乌克兰未来数十年的矿产收益作担保,换取美国的短期输血。

“平等协议”并不平等。

俄乌冲突硝烟未散,美乌签署的“重建投资基金协议” 却悄然登场。

美国打着帮助乌克兰重建的旗号,实则是想染指乌境内丰富的稀土、油气等战略资源,给资源掠夺披上一件冠冕堂皇的外衣。

而对乌克兰而言,与美签署协议无异于“与虎谋皮”,看似借美缓解重建之急,实则让渡对稀土、锂矿等战略资源的主导权,未来将陷入 “资源被榨取+安全仍依附” 双重困局,主权与发展自主性面临侵蚀风险。

看似“平等” 的经济伙伴关系下实则存在利益倾斜。

协议规定设立50:50股权的 “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表面强调 “共同管理”,实则暗藏玄机。

根据乌方公布的条款,基金完全由新许可证收入填充,乌克兰需将新开采矿产收益的50%注入基金,而美国仅需提供防空系统等 “新援助” 以抵扣份额。

更值得警惕的是,协议刻意回避“战后领土划分”“安全保障承诺” 等核心议题,暴露出其本质是经济利益交换,而非解决冲突的建设性举措。

乌克兰将陷入以资源抵押换取军事援助的恶性循环。

特朗普政府以“补偿援助” 为由,迫使乌克兰将矿产资源作为军援抵押,形成 “援助-抵押-再援助” 的闭环。

尽管乌方通过最后时刻修改条款,删除了“偿还历史军援债务” 条款,但协议明确美国可 “以提供防空系统等新援助” 抵扣基金份额,实质是以未来资源收益绑定乌克兰长期战略利益。

这种“经济殖民” 式操作,不仅会加剧乌克兰对美国的依赖,还会让俄乌冲突因资源争夺变得愈发难以调和。

俄乌冲突走向何方。

美乌矿产协议的签署,本质上是强权政治下的利益交换。乌克兰以资源主权为筹码,换取美国模糊的“安全保障”和资本注入,而美国则通过威逼利诱进一步将乌克兰纳入其战略棋盘。

这场“割肉饲虎”的交易,短期内或为乌克兰带来喘息之机,但长期看,乌克兰将愈发陷入主权让渡、经济依附与地缘孤立的境地......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胡德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