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萨嘎达瓦”,这一本是源自藏族的节日,却因为我去年的一段经历,在我的生活记忆中留下了印迹乃至参悟,正因为这每个人必会相遇与感受的“无常”,才有了更多的体会与感悟,庆幸此时还可以在电脑前与您分享这六篇小文,今日与诸君分享第五篇。
正所谓“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这是上课时我最喜欢与读者和听众分享的一句话,境由心生,境或许也可由心转,亲爱的朋友,无论你此时经历什么,当你日后回首此时的经历,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希望诸君健康吉祥,珍视当下。
现代医学发展的标志之一便是检测设备的现代化科技化,核磁共振的名字家喻户晓,曾经带家人、陪同事都做过此类检查,但对个体本身,还属头回“上振”。不上则已,一上就来个“集振”,脑部两次,颈椎一次,几天之内经历了三次核磁共振检查。
作为科技盲,对于这样一台昂贵且高科技的设备不甚了解,只对其工作时发出的各种不同频率的声音早有耳闻,亲身体验更有了新的感受。
躺在检测床上,头部及肩颈如定位一般“入槽”,耳麦一戴,尽量减少受到外界声音的影响,一切准备妥当,医生又在身体上方扣个如架子一类的东西,让我想起了魔术表演中大变活人的场景。就在检测床将身体推进检测区域后,三声提示依次想起,难道此时的我又要化身超人,高喊“可赛前来拜访”。之后的声音鱼贯而出,貌似没有什么规律,犹如一群惊恐乱撞的鱼群,犹如暴风雨中柳条的瞬时摆动。
之前听做过的人介绍经验,核磁共振机内一定要保持不动,最好闭眼,于是模仿而为。伴着不断变化的“噪音”,一种念咒的欲望涌上心头,躺着也是躺着,索性顺意心念。
阿弥陀佛心咒、六字真言、文殊菩萨心咒、绿度母心咒、莲师心咒、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黄财神心咒。这些每日一路陪我上班的咒言,今天则成为了“伴噪”心咒。
人与人和事都是有缘的,包括与这些咒的结缘。六字真言被汉地藏地广泛接受,从小听着爷爷奶奶念诵,那时只认为神奇的咒语可以治好爷爷的癌症。而后接触的是地藏菩萨灭顶业真言,因为对佛教的逐步接受,开始有目的地尝试念诵地藏经,这部蕴含大愿的经文同时承载着对父母对前人的祝福。而后的几个经文均来自与藏地的深入接触,不同的朋友,不同的师父,不同机遇的开示与机缘,所以如今在念诵经咒的时候,也会想起雪域高原的家人和挚友。
念咒如内观,心念经咒闭目观想,则如禅定,这场在核磁共振机内的“禅修”便这样开始了。
在阅读过程中,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禅修是把心带回家,带回它的真实本性的过程。”此时的我不知是否找到了心的本真,不绝于耳的噪音却变换它本来的面目,我仿佛学会了观察,正如在禅修中任何人都不能阻挡随时冒出的念头,越是想着如何避免,越是层出不穷,所以只有平心静气地去观察,把心放开,不纠结不局促,直面每一个念头,才能离自己的心更近。
我们的这颗心是着实需要放开的,此时耳畔的嘈杂是机器的鸣叫,更像是尘世的喧嚣,我们在这喧嚣中你追我赶,漫无目的,我的目标在哪?我为了什么而活?我又为了什么而奔波?虽然这一个个鲜活生命充满着活力,虽然他们葆有着热情、亢奋,但任何一束光都会使他们躁动、趋之若鹜、奋不顾身。伴随着光电的闪耀,狂躁的人们左突右闯,如游魂肆意,让我竟然想起了两个字——中阴。
作为一个幽魂,相信唯一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只有正念,这是佛家用语,文词叫做岿然不动。这样一种对心的态度,倒是与做核磁共振的姿势有几分相像,不单不允许有半点移动,身上还要再加上一个架子作为固定。挺喜欢两个短语——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核磁共振机突然产生的振动,让我心中的经咒多了点“狮子吼”般深入内心的震颤,如棒喝、如警钟。
人生走过43载,这次的突然入院给予了我不少提示,警钟算是振聋发聩,身体健康是一方面,需要更加简单的生活,更多的让这台血肉皮囊的机器运动。而反思一路走来的事业,却真的需要“不动”的定力,人生中会遇到很多事业选择,只要不是趋利钻营者,踏踏实实干哪样事情,总会有开花结果之时,见光就扑蜻蜓点水,结果只能是碌碌无为。我因此吃过苦头,好在也因此,经历着如今事业的暖阳。
机器中的各种嘈杂突然结束,我心中的经咒还在默默流淌,身体被带出检查区域的一刻,突然发现检测室的屋顶居然被装饰成一片蓝天白云的景色。
在这个一味图快求新的时代,放慢脚步,认真经营手中事,面对身边人,万事同理。安于当下,把心打开,不纠结,不善变,扎根于大地,放眼于天际,让这本性如无边的天空,豁达敞亮。
其实我们本来就拥有着如天空般不死的心性,何必让虚幻有限的凡夫心牵绊,天与地、天堂与人间,携手着相对与绝对。
一念!核磁共振机也是个好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