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不是小事!这份防跌倒指南请收好!
2025-05-02 20:0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跌倒,听起来像是件小事,但对很多人来说,它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对老年人。一次意外的跌倒,可能导致骨折、脑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幸运的是,大多数跌倒都是可以预防的!这份指南将带您了解跌倒的风险因素,并提供实用的预防措施,助您远离跌倒,乐享健康生活。


跌倒,比你想象的更危险


延至全身,为红色斑丘疹,可融合成片,出疹期全身症状显著加重。

跌倒(Fall)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其原因不包括外界的暴力,是老年人、康复患者以及行动不便人群常见的意外事件,跌倒可能导致骨折、脑震荡、软组织损伤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跌倒后,很多人会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再次跌倒,从而限制活动,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跌倒后的治疗和康复费用,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汤医科普】跌倒,不是小事!这份防跌倒指南请收好!

跌倒,为何找上门?


跌倒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风险因素,才能更好地预防跌倒。

1.内在因素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平衡能力、肌肉力量、视力等都会有所减弱。

疾病影响:一些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帕金森病、中风等,会影响平衡和行动能力。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镇静剂、降压药等,可能会引起头晕、嗜睡等副作用,增加跌倒风险。

2.外在因素
环境隐患: 家中光线昏暗、地面湿滑、杂物堆积等,都是潜在的跌倒隐患。
穿着不当: 鞋子不合脚、鞋底不防滑,都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力量下降,平衡能力减弱,更容易跌倒。

【汤医科普】跌倒,不是小事!这份防跌倒指南请收好!


防跌倒,从点滴做起!

预防跌倒,需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1.打造安全居家环境
- 保持室内光线充足,特别是在楼梯、走廊等区域。
- 及时清理地面上的水渍、油渍等,避免湿滑。
- 在浴室、厨房等容易滑倒的地方铺设防滑垫。
- 在楼梯、浴室等地方安装扶手。
- 将常用的物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避免攀高取物。
2. 增强身体能力
- 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平衡训练等,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 定期检查视力和听力,必要时佩戴眼镜或助听器。
- 补充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3. 注意行为安全

- 坐在高度合适的椅子或床边穿脱袜子、鞋、裤。

- 禁止穿拖鞋,应穿防滑鞋、大小适合的衣裤

- 起身、坐下或转身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 步态不稳患者应有人陪同,并使用拐杖或轮椅。乘坐轮椅时应使用安全带保护;上下轮椅时,先固定轮椅刹车并收起脚踏板。

- 睡觉前2 小时勿饮用太多水,睡前如厕。夜间如需要如厕,活动不便患者可穿纸尿裤,男性患者夜间尽量在床上排便。

4. 合理用药
- 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 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如服用镇静、安眠、精神类、降压、利尿、调节血糖等药物后应及时上床休息,不要轻易下床,以免引起头晕、步态不稳而跌倒。
5. 医院内预防措施
- 病床高度降至最低、床柄归位、床轮刹车制动。
- 卧床时拉起床栏,起床时放下床栏,勿跨越床栏或从床尾下床。
- 从卧位至下床做到“3个一分钟”:在床上躺一分钟,两腿下垂在床沿再坐一分钟,站立一分钟后再行走。
- 跌倒高风险患者,家属应陪伴在病人身边,掌握正确的床椅转移方法,勿与病人同睡一张床,避免病人坠床。
- 高风险住院患者24小时均有陪护人员,告知患者不应擅自下床或离开房间,使用频率较高的生活用品,置于易取处。
- 有意识障碍及躁动的患者及时使用适合的约束用具。
- 入院后尽快熟悉病区环境,夜间开启床头灯。

跌倒后,如何应对?


1.如果不慎跌倒,请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如果只是轻微擦伤,可以自行处理伤口,并注意观察身体状况。

3.无论跌倒是否造成伤害,都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汤医科普】跌倒,不是小事!这份防跌倒指南请收好!


预防跌倒,绝非个人之事,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与安全,我们需从生活细节做起,关爱陪伴老人,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温馨提醒:安全无小事,跌倒要重视,道路千万条,防摔第一条。

【汤医科普】跌倒,不是小事!这份防跌倒指南请收好!


温馨提示
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无需选择定点医院
北京小汤山医院官方微信小程序支持线上预约挂号

【汤医科普】跌倒,不是小事!这份防跌倒指南请收好!














作者:

北京小汤山医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