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3 07:56
农为国之本。平谷区几代人奋斗造就了“大桃之乡”,如今又作为“农业中关村”的核心承载区,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走进劳动地标,感受劳动创造历史、驱动变革的时代力量。
平谷是京郊的农业大区。上世纪80年代起,这里就成了“大桃之乡”,出产的桃子味甜汁浓,闻名遐迩。如今,平谷又成为“农业中关村”的核心承载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地标正崛起。
展开地形图便会发现,平谷虽然是远郊区,却如同一个缩小版的北京:平原、山区、浅山区各占三分之一,泃水、洳河映带左右。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特别适合发展林果业。
上世纪60年代,大华山镇后北宫村就有五六亩地的“试验田”,种着果林研究所的桃树。上世纪80年代初,后北宫村率先从果林研究所引种了“大久保”桃子,一斤能卖到两三毛钱,比粮食值钱多了。1985年,责任田一分到户,大伙儿全种上了桃树,全村桃树面积一下子跃升到2500亩。
从此,平谷就和大桃结了缘。一时间,以后北宫村为中心,桃海很快绵延开来,大华山、刘家店、峪口、熊儿寨等乡镇,几乎村村种桃。上世纪90年代,桃农的荷包纷纷鼓了起来,后北宫村的林果业起步早,不少桃农很早在县城买房置业。
随后,大桃渐渐成了平谷的名片,桃花节也成为本市最知名的农业节庆之一。本世纪初,平谷的连绵桃园号称世界最大,有200多个品种,年产鲜桃几亿公斤。生意不但做到了全国各地,鲜美的桃子还乘着飞机,抵达了大洋彼岸的十几个国家。
当然,平谷不仅发展林果业,拥有平谷大桃、北寨红杏、佛见喜梨等优质果品,畜牧、养殖、种植业也齐头并进。世界三大蛋鸡育种公司之一的峪口禽业,就是平谷土生土长的企业。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北京的农业面积虽然只有几百万亩,但作为科技创新高地和国际交往中心,首都如磁极一样,聚集各类资源,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2020年7月,北京市政府批复《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首次提出打造“农业中关村”。从此,大国首都承担起了破解农业新课题的重要使命,而京郊平谷,则成为“农业中关村”的核心承载区,致力于建设具有全国引领作用和世界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按照“一港两翼三镇全域全场景”的规划布局,短短几年,一批涉农头部企业聚集,种业创新实现突破,多座“国字号”实验室和研究院落地——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投入运营;北京(平谷)生物种业创新中心竣工;道地药材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落户;华北地区最大高效智能温室集群开工建设;北京食品营养与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建成投运;北京农业食品合成生物创新中心启动建设……
很多院士、博士和农业学子也把平谷作为创业的好选择。如今,13位院士和411位博士来到平谷,创建了117个“博士农场”,优异生菜、五彩茄子、中药材生态种植等100余项成果得到市场认可。
偏居一隅的平谷,如今站在了世界农科创的舞台上。2023年以来,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两次在平谷举办,达成了《平谷共识》,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2024年底,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在平谷动工建设,这是一所“未来大学”,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主体,集聚国内外顶级科研创新力量共同建设。
未来,这里将拥有我国规模最大、种类最全、水平最高的农业科技重大基础设施集群,产出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新装备、新品种、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