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5 06:48
在首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各个时期,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他们勇立时代潮头,用汗水浇灌幸福之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徜徉北京街头,劳模雕塑、劳模纪念馆、劳模广场……劳模的印记处处可见,劳模精神已成为北京这座城市的奋斗基因。
龙潭公园西门不远处的一个中式古建风格小院内,不时有参观者推门而入。“这就是‘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全国劳模时传祥……”一位参观者一边用手机对着门口的时传祥铜像拍摄,一边为自己的视频配解说词。
2009年10月26日,位于龙潭公园内的时传祥纪念馆正式开馆。这座占地750余平方米的小院,是北京第一个以劳模命名的纪念馆,免费向游人开放。
选择在10月26日开馆,是因为50年前也就是1959年的这一天,参加全国“群英会”的时传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刘少奇主席紧紧握着时传祥那双结满老茧的大手,饱含深情地说:“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纪念馆内,一支普通的钢笔静静躺在一个玻璃罩内。它记录了一段国家主席和掏粪工人之间的深厚情谊。1959年,全国“群英会”期间,时传祥向刘少奇主席汇报掏粪工人的学习情况时说:“过去掏粪工人很少有识字的,新中国成立后有了业余学校,现在年轻工人一般都达到了高小程度,能看报、写信了。就是我差点儿,才认识二三百字,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刘少奇主席听到这里,当即从衣兜中掏出一支英雄牌钢笔赠送给时传祥,并鼓励他努力学习:“老时啊,一个劳动模范,光工作好不行,还要学习好。没有文化哪行?你才45岁,时间还不晚,以后要好好学习,希望你阳历新年的时候给我写封信。”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展厅内,玻璃展柜中还展出了一张字迹模糊的信纸。原来,获赠钢笔一个多月后,经过勤学苦练的时传祥用这支钢笔写下了他平生第一封信,他用248个字向刘少奇主席汇报了清洁队的工作,表达了“成为有文化的新工人”的决心。
过去,人们追的“星”,是时传祥这样的劳模。就连家喻户晓的雷锋,也是时传祥的“粉丝”。1961年10月17日,雷锋曾写下了这样一段日记:“我要是能够当一个这样的大粪夫,那该多荣幸啊!”
当年,在时传祥事迹的感召下,干部、职工、大学生、部队官兵,以及作家、画家、演员纷纷要求参加背粪劳动。纪念馆内,就展出有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同志等人参加劳动的照片。万里背起粪桶,和时传祥并肩走在大街上,并称自己是“时传祥的第一大弟子”。
1956年11月23日,时传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首都环卫战线发展的第一批党员。纪念馆内,不光展出了时传祥的入党申请书,还利用AI技术复刻了时传祥宣读入党申请书的“原声”。
时代变迁,时传祥精神薪火相传,没有因时光流逝而褪色。2024年10月26日,位于天坛东路甲48号的时传祥精神宣教中心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这里不光有历史照片,还有实物展出。
时传祥接班人、东城区环卫中心时传祥所三八女子抽粪班班长李萌,如今成为时传祥精神宣教中心的义务讲解员。
另一群更稚嫩的面孔——时传祥纪念馆附近的光明小学学生组成了时传祥中队。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前往纪念馆担任义务小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