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十五载 党建引领首都航空新航向
京报网

2025-05-06 11:57 语音播报

城事

近日,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迎来成立15周年纪念日,504位创业之初入职的普通员工获评“荣耀首航人”称号。他们虽然来自首都航空不同岗位,但他们中不少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共党员。

站在成立15周年的重要节点回望,“党建为魂”如今已成为驱动首都航空穿越周期、拨云见日的红色引擎。以党建引领凝聚改革共识,以组织优势激活发展动能,在方大集团的带领下,首都航空走出了一条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的蝶变之路。

作为海航航空集团旗下航司,加入辽宁方大集团三年多时间以来,首都航空以“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自我革新,成功开启飞往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线。

如今,首都航空已发展为拥有80余架全空客飞机、覆盖全球130余条航线、年运输旅客150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规模约150亿元的国际化中大型航空企业,成为中国民航业的重要力量和首都北京的飞翔名片。

而时间拨回四年前,在经历行业高增长、疫情黑天鹅以及股权更迭三重周期后,首都航空迎来了新东家辽宁方大集团。新东家和老员工之间如何找到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党建引领”成为双方迅速融合发展的关键词。

党建引领:思想破冰,凝聚改革共识

2021年12月,当方大集团正式成为控股股东时,面对员工对股权变更的疑虑、对未来发展的迷茫,首都航空党委第一时间确立以“党建为魂”理念,构建起三级党组织体系,实现党组织覆盖率100%。通过“把党组织建在蓝天上”的实践,将“党建”作为公司上下的最大公约数,将党的声音传递至航班运行一线,形成覆盖飞行、客舱、地服等关键岗位的党建网络,确保党组织在安全运行、服务提升等核心业务中发挥引领作用。截至2025年3月,首都航空党员人数达1139人,占员工总数23.8%,通过建设以党员为干事创业的核心班底,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凝聚人心的“强磁场”。首都航空也由此平稳度过转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波折。

在这一过程中,首都航空还充分发挥党委在引领企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全面整合党建、纪检、群团力量,以党委为核心枢纽,构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四级联动体系,实现决策穿透式传导,集中全力打造党建引领统战群团“大党建”工作格局。

组织筑基:在攻坚克难中锻造战斗堡垒

自2021年12月8日首都航空加入辽宁方大集团伊始,首都航空便全面拥抱和融入集团“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积极响应“大干100天”号召,在实战中,通过依法依规加强制度建设,输入辽宁方大集团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结合民航业特点,首都航空修订下发72个业务体系管理制度,提高办公效率,规范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努力实现“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

截至当年3月中旬,首都人均辅营收入累积均值较去年整体均值提升15%。

同时,首都航空在“大干100天”攻坚活动中,首都航空还完成了增收项目51个,节支项目109个,增收降本近4.33亿元。通过堵塞“跑冒滴漏”自查发现问题点近60个,累计节约成本支出1300万余元。

到了全面放开的2023年春运期间,首都航空共计保障旅客出行约126万人次,旅客运输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46%;共计执行航班9118班,较2022年同期又增长达30%。

首都航空西安二机队飞行员肖潇当时已经三年没回老家过年。原本排班已安排肖潇在这个春节回家过年,但随着当年新常态下春运吹响号角,陡增的旅客出行让身为党员的肖潇选择了再次坚守岗位。他说,“虽然遗憾不能回到老家和家人团聚,但看到每一位旅客踏上归家的旅程,我就会觉得这份坚守非常值得。”

像这样生动的例子还有很多。在首都航空,“党建引领”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需要用行动诠释"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的党性担当。这正是首都航空"把党组织建在蓝天上”党建模式的生动写照——将党组织延伸到航班机组、机务车间、服务窗口等最小作战单元。

实干铸魂:在价值重塑中激活内生动力

走进首都航空运行控制中心,"党建为魂"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这不仅是方大集团注入的文化基因,更是首都航空实现文化融合的成功密码。

“党建为魂”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首都航空各方面工作的实在抓手,具体便体现在党员带群众创效、干部带团队创新、组织带企业创优。由此,党建为魂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有了具象化的体现。

例如在服务提升专项行动中,客舱部打造"蓝天党小组",党员乘务长佩戴党徽上岗,这种文化浸润带来的改变,在年轻的首航员工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以前觉得党建是务虚,现在明白党员身份就是责任。每次精准调配航班时刻,都是在为公司创效尽责。"

此外,首都航空党委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以党建为牵引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公司内外工作交流,先后与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团市委、民航监管局、北京铁路局、业内航司、各大媒体开展党建联建,通过红色教育、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现场观摩学习、青年文明号共创等活动载体,扩大社交朋友圈,形成“相互协同、齐抓共管、互利共赢”的局面,努力推动党建特色创建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发展赋能:在战略协同中开辟崭新格局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在工作实践中,首都航空理论联系实际,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支部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常态化,强化组织规范化建设;通过深入抓好“三个敬畏”教育,在经营生产领域抓好“安全隐患零容忍”大事,聚焦核心风险管控,确保“上天必须安全,隐患留在地面”;通过抓好基础工作的同时探索开展融合工作,真正让党建成为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思想文化方面,首都航空则通过支部书记领学、专题党课、红色教育基地研学等形式,强化理论武装;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教育,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党性 守党纪”等,通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红色教育基地研学等方式强化党性教育,筑牢党员思想根基。

在选人用人方面,首都航空通过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担任党组织负责人,为党组织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队伍;推行基层党建能力建设“双培养”“双提升”行动实践,通过榜样的力量锻造首都航空“红色竞争力”。

此外,首都航空还将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纳入“大党建”,形成“党旗所指、群团所向”的攻坚合力。通过一系列员工福利和激励政策传递企业的关爱,努力为员工创造物质精神双幸福;在满足青年共性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补齐服务短板,多次解决青年在住房、婚恋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站在15周年的新起点,首都航空党委从"党建+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到"数字党建"智慧平台开发;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空中走廊打造,到"一带一路"重点航线拓展,一幅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回望来时路,首都航空用15年实践印证:党建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生产力;不是应景的装饰,而是发展的生命线。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这艘沐浴着红色光辉的银燕,必将在党的旗帜引领下,向着更高更远的蓝天振翅翱翔。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