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公益事业新模式!北京这里的助残服务何以与众不同
北京残联官方微信

2025-05-06 15:42 语音播报

汇爱∙助残

建外街道地处北京CBD核心区,有1.6万家企业、147栋商务楼宇,67家中央市属单位、35国使馆在此扎根。正大、丰田等知名企业,国贸、银泰高端商业综合体在建外街道聚集。在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商圈,助残事业有什么新特点?仲春时节,记者走进建外街道的温馨家园与职康站,感受这里的助残氛围。

共同富裕是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推进残疾人共同富裕是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大民生、大公益”为理念,立足区域发展特点与资源优势,2021年10月16日,建外街道特色公益品牌——“建外红”共富联盟成立。依托北京乐予基慈善基金会,“建外红”共富联盟设立专项基金,开展扶危济困、关心关爱、助老助学等项目,引导企业深入践行社会责任。成立之初,仅有9家企业参与注册“建外红”共富联盟。截至目前,“建外红”共富联盟有注册企业近400家,专项基金破千万。“建外红”共富联盟现已打造为“党政引领、社会协同、企业赋能、公众参与”的多元帮扶共同体,凝聚社会力量,创新公益事业新模式,形成助残助困的集聚效应。

作为党建引领下公益性的基层治理模式,“建外红”共富联盟打破传统公益的单向供给逻辑,在对困难人群进行帮扶的同时,也通过企业会客厅、企业沙龙等为辖区企业提供营商惠企相关政策的指导,开展法律、财务等课程培训,并适时引导被帮扶人群进行反哺,形成企业与困难人群的双向奔赴。“辖区内热衷公益事业的企业全部统一在‘建外红’共富联盟品牌下,通过共富联盟创新共同富裕的机制,集中公益力量发挥慈善事业的第三次分配作用。一方面,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困难人群之间的交流,破解‘灯下黑’效应,形成助残助困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辐射带动被帮扶的困难群体主动融入建外街道的营商环境,使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反哺社会,体现自身价值。”建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街道残联主席王依祎表示。

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的声乐老师刘继东在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温馨家园为残疾人进行声乐培训。

公益帮扶 延伸助残服务链条

当记者走进建外街道温馨家园,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的声乐老师刘继东正在给大家上声乐课,肢体残疾人赵颖也在其中。赵颖参加温馨家园的活动中已有两年的时间,她告诉记者:“建外街道残联在入户走访,了解到我的家庭情况后,主动推荐我到温馨家园参与活动。在温馨家园,各类为残疾人量身定制的文化娱乐、职业技能等活动非常丰富,让我发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在建外街道残联的统筹下,依托“建外红”共富联盟,辖区企业、爱心组织围绕残疾人需求,走进温馨家园,开展文化娱乐、健康教育等活动,彰显着建外街道的人文关怀。但同时,仍有部分出行困难的残疾人无法来到温馨家园和职康站享受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受困于“最后一公里”。基于此,“建外红”共富联盟的企业通过接送、给予出行补贴等结对帮扶的形式,帮助他们减轻出行压力,让帮扶服务精准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带动更多残疾人参与进来。

除此之外,在康复服务方面,建外街道残联通过走访发掘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指导“建外红”共富联盟设立“居家康复照料”项目,内容涉及7大类39项的“菜单式”精准服务,由专项基金予以资金支持,涵盖生活照料、医学护理、中医理疗等方面,将帮扶真正延伸到残疾人的家门口。自项目设立以来,累计服务近400人次。在建外街道残联的推动下,“建外红”共富联盟向建外街道残联“康益管家”项目的“辅具漂流计划”捐赠30套智能辅具包,包括轮椅、拐杖、助行器、助听器等辅助器具,累计服务近300人次。通过全面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外街道残联联合民营医疗机构实现95%的签约率,并建立医疗数据共享平台,创新“一人一档”精准健康管理模式,建立起残疾人健康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康复服务监测,协同大家保险、郎园等企业无偿提供康复服务阵地,全面落实儿童康复、成人康复及辅助器具适配政策,实现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100%。

“‘建外红’共富联盟在建外街道残联的带领下,聚焦残疾人日常生活中的‘最后一公里’,延伸帮扶服务链条,为残疾人提供‘家门口’的服务。”“建外红”共富联盟企业代表、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柴玉啟说。

公益运营 从“保障性生存”转向“尊严型发展”

“我来上班啦!”在建外街道职康站,多重残疾人张宁大声说。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建外街道残联以“生产劳动创尊严”为价值导向,以“产业造血”为转型内核,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从政策输血向可持续内生发展跨越,构建“技能筑基—平台赋能—文创破局—品牌塑造”的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

通过“建外红”共富联盟,建外街道残联创新公益运营模式,设立“助力残疾人再就业项目”,以建外街道温馨家园、职康站为服务阵地,利用共富联盟丰富的企业资源对接培训老师,展开技能培训。在技能培训后,由“建外红”共富联盟专项基金会提供相关产品的原材料,助力残疾人生产文创产品,打造建外特色IP。

建外街道职康站内,残疾人正在制作种子盲盒。

在建外街道职康站,智力残疾人李震在哥哥的帮助下将一个个种子盲盒涂成红色。助残志愿者李玉兰告诉记者:“在进入职康站之前,李震很少走出家门。但来到职康站以后,李震的生活能力明显提高,还会主动帮助老师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此刻,种子盲盒“让爱在建外生根发芽”的价值理念具象化。

建外街道将“建外红”共富联盟纳入“楼域共平台”的工作机制,通过“1+1”模式,即1个“建外红”共富联盟助残志愿者帮助1个残疾人,链接楼域空间,利用楼域中厅开展各种活动的机会,组织助残义卖活动,带动残疾人融入建外街道的营商环境中,营造残健共融的良好氛围。

2025年3月20日,北京朝阳区建外街道SOHO现代城三层助残义卖活动现场,“建外红”共富联盟志愿者(右二)与残疾人(右一)一起销售文创产品。

“大家快来支持一下我们的产品!”在SOHO现代城三层控烟活动现场,记者见到了助残义卖的活动点位。智力残疾人小阎是第一次参与文创产品的售卖环节,刚开始,他显得有些局促,需要志愿者在旁边耐心安抚鼓励。但随着成功卖出的产品越来越多,小阎开始主动吆喝,并向前来选购的客人推销。“我们的义卖活动一般集中在楼宇中人流量比较大的中午时段,持续时间根据残疾人的身体情况和情绪状态而定,一般在2个小时左右,不能让残疾人产生抵触心理,而是通过一次次的售卖活动,一方面建立楼宇与残疾人的链接,增强联系,吸引楼宇中更多的企业了解并参与到‘建外红’共富联盟中来,另一方面增强残疾人融入社会的主动性。”建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街道残联主席王依祎告诉记者。

通过助残义卖活动筹集来的资金,在扣除企业成本后,一部分作为手工费发放至制作产品的残疾人手中,一部分用于鼓励参与售卖环节的残疾人,最后一部分通过与残疾人协商,按照一定的比例回流基金会。这样一来,既保证劳动者获益,又通过资金回流持续孵化新项目,以公益造血,让“建外红”共富联盟的公益服务成为一池活水,也助力残疾人从“保障性生存”转向“尊严型发展”。

除此之外,建外街道残联还计划采取“线上推广+线下展销”双轨模式提升共富联盟残疾人手工产品的市场化水平,通过在小红书建立“建外职康益行工坊”账号,讲述残疾人的故事进行线上推广,以公益情感叙事反哺线下销售,强化人文温度,打造“商业流量—公益价值”的生态闭环。

公益有爱 建外无碍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温度的重要体现。北京市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充分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平等、充分地融入社会生活。建外街道残联紧扣北京市“十四五”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要求,以“残健共建融合”为核心牵引,让无障碍服务更有温度。

近5年,建外街道共投入262万余元,完成了713处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以中海广场金桐路为示范,构建智慧性、功能性、实用性、便利性、宣传性五位一体相结合的无障碍街区。同时,建外街道残联开发“乐活建外”无障碍数字地图小程序,整合辖区内无障碍数据,吸纳一批“无障碍友好企业”并进行挂牌,推出建外街道无障碍生活地图,提升建外街道无障碍环境的信息化水平。

建外街道残联组建“专家+监督员+倡导员”三级队伍,联动60家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参与无障碍理念宣传,形成“政企社”协同推进机制。2024年9月25日,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一周年之际,聚焦“营造全社会助残的文明氛围”目标,建外街道残联创新开展“建外有爱 生活无碍”的残健共融实践,邀请38家企事业单位代表以蒙眼罩、用盲杖、坐轮椅等方式沉浸式感受国贸和中海商圈的无障碍环境,将残健共融的理念融入文明实践,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文温度。

在建外街道残联的指导下,北京善行直达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联动北京身身不息文化交流中心,由北京泰康溢彩基金会出资设立“记忆守护”企业自选项目,致力于将建外打造为阿尔茨海默症友好社区。“‘建外红’共富联盟设立企业自主立项的机制,发挥桥梁作用,为有公益项目需求的企业搭建平台。”“建外红”共富联盟专员刘毓磊说。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等症状。做好阿尔茨海默症早期筛查是老年人残疾预防的重要手段。“记忆守护”项目建立从筛查评估,非药物干预到双向转诊的阿尔茨海默症三级防治体系,帮助辖区阿尔茨海默症老人正常参与社会活动。78岁的王大爷在第一期“记忆守护”项目筛查过程中表现出对时间概念的模糊,无法说出准确的年份信息。在通过舞蹈+音乐的艺术疗愈模式进行早期干预后,工作人员跟踪回访发现,王大爷可以清晰地回忆活动细节,展现出一定的疗愈效果。目前,“记忆守护”项目已经辐射建外街道的大北社区、南郎社区、光华里社区、建国里社区和月河社区,惠及近1000名老人,累计开展非药物干预活动30场。

建外街道残联坚持党建引领,引导“建外红”共富联盟汇聚资源优势,在首都核心商圈探索出一条推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建外路径”。

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

扶残助残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