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19:09
2025年,北京市直机关工委组织部开展了市直机关“四强”党支部建设分享交流系列活动,展示了一批党支部建设的经验做法。我们将持续发布建设“四强”党支部的经验做法,深化党支部交流互鉴,以党支部的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动机关党建全面提质、全面加强。
专家点评
天朗气清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党支部带领本支部9名党员,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其中,有3点经验可供学习借鉴。
一是把理论信仰转化为攻坚行动。党支部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内化于心,制定政策重点对标,编制北京“五年清空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推动首都大气治理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
二是党建品牌为攻坚克难注入强大动力。打造大气治理“一微克”精神党建品牌,激发服务大局政治热情,强化冲在前、打头阵的先锋意识,“冬奥蓝”“峰会蓝”“北京蓝”得到国内外广泛称赞。
三是培育党员为民服务的真诚情怀。全体党员用足“绣花功夫”,在暖民心上扑下身子,用经常连续停休、经常彻夜长明的实际行动,努力守护首都的蓝天底色,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在全国率先推行“煤改气”“煤改电”,年均现场调研、协调、核查点位近千个,制定标准、出台政策,惠及130余万户居民,在北方城市中率先基本解决燃煤污染问题。
党支部案例
强化政治责任 凝聚攻坚力量
坚决打赢首都蓝天保卫战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党支部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主要负责大气污染防治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支部现有9名党员。支部牢记首都空气质量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国家形象,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凝聚攻坚力量,久久为功推动首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大气处荣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强化政治使命
凝聚强大攻坚力量
支部始终把强化政治使命放在首位,坚持个人自学、集体研学、载体促学,组织开展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引导党员深刻认识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切实以理论清醒筑牢政治坚定。把掌握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支部党员的看家本领,组织党员讲“微党课”、开展“微调研”“微培训”,坚持制定政策重点对标、总结工作重点检视,自觉做这一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引导全体党员把理论信仰转化为攻坚行动,编制北京“五年清空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等,推动首都大气治理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2024年,北京市细颗粒物浓度降至30.5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65.9%,实现了从“蓝天难见、繁星无影”到“蓝天常驻、繁星闪烁”的转变,蓝天成为老百姓最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一件实事。
强化政治担当
激发党员敢啃硬骨头的精气神
党支部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环保铁军标准,打造大气治理“一微克”精神党建品牌,为攻坚克难注入了强大动力。坚持在重大任务中历练党员干部,注重抓好思想发动,激励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多次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冬奥蓝”“峰会蓝”“北京蓝”得到国内国际社会广泛称赞,蓝天白云成为展示大国首都形象的最美底色。为了突破科学精准治污的瓶颈,支部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情况、分析症结,研究推动实施“监管部门统筹调度、监测部门智慧感知、监察执法部门精准执法”的“三监”联动,构建了“天上看、地上巡、数据联、电量核”的新一代立体监测体系,实现了“2小时核查、4小时反馈”,大幅提升了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坚持定期分析-重点汇报-常态谈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做到重点人员、重要时期、重大任务“三必谈”,充分激发党员干事创业动力。
强化宗旨意识
深入践行环保为民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大气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暖民心上“扑下身子”,深入落实“机关接地气 干部走基层”,督促支部党员干部深入工作一线和群众身边,查实情、问实效。面对基础设施薄弱、涉及利益主体多等困难,年均现场调研、协调、核查点位近千个,用心用情制定标准、出台政策,在全国率先推行“煤改气”“煤改电”,在北方城市中率先基本解决燃煤污染问题,惠及130余万户居民。在顺民意上“冲锋在前”,开展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用足“绣花功夫”,对3000余条道路、2000余个工地逐月“体检”,推动基坑气膜绿色工艺,联动解决群众身边的扬尘和噪声问题。在解民忧上“勇挑重担”,在重污染过程应对和重大活动保障等“急、难、险、重”任务时,全体党员勇挑重担,有的同志连续两个月停休,大气处经常彻夜长明,用坚守和专注解决群众“心肺之患”,守护大国首都的蓝天底色。
供稿:市直机关工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