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13:55
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央行推出三大类十项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八项增量政策,证监会明确四项开放举措,一揽子金融政策涵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资本市场开放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发力稳市场、稳预期,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央行十项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即将推出的三大类共十项具体政策措施。
在数量型政策方面,央行将实施两项关键举措:一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二是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降至0%,增强对特定领域的信贷供给能力。此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将从6.6%降至6.2%。
价格型政策包含三项内容:一是下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0个基点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二是将各类专项结构性工具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5%,预计每年可节约银行资金成本150亿至200亿元;三是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其中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降至2.6%,预计每年节省居民利息支出超200亿元。
结构型政策方面,央行推出五项创新举措:一是将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至8000亿元;二是新设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三是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四是优化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合并额度至8000亿元;五是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潘功胜强调,这些措施将向金融机构提供规模可观、低成本的中长期资金,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政策效果将进一步传导至实体经济,带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金融监管八项增量政策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新增融资约17万亿元,无还本续贷政策累计为中小微企业续贷4.4万亿元,保险业赔付约1万亿元。银行资本充足率、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将重点推出八项增量政策措施:一是加快出台房地产融资新制度;二是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三是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四是推出支持小微民企融资一揽子政策;五是制定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措施;六是修订并购贷款管理办法;七是扩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设立主体;八是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介绍,在稳楼市方面,商业银行审批通过的“白名单”贷款增至6.7万亿元,支持了1600多万套住宅的建设和交付。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增加7500多亿元,其中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创2022年以来单季最大增幅。下一步将加快完善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
在稳股市方面,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额度;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实现“长钱长投”。
李云泽指出,这些政策将进一步提升监管有效性,增强金融体系韧性。在防风险方面,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正在加快实施,大型保险集团资本补充已提上日程,各地正多渠道补充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在促发展方面,将重点支持科技、绿色、养老、普惠等关键领域。
证监会四项开放举措
针对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对A股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的担忧,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发布会上回应,4月初以来,证监会会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打出稳市“组合拳”,A股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吴清介绍,证监会将从三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二是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近期将出台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措施,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债券;三是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良性循环。
针对市场担忧,吴清强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证监会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重点采取四项举措:优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服务,扩大投资范围,鼓励境外投资机构依规设立服务境内的人民币基金;推进期货期权向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深化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深化境外上市备案改革;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创造条件支持优质公司回归内地及香港市场。
“我们有靠谱的经济发展、靠谱的宏观政策、靠谱的制度保障。”吴清表示,不管面临什么风雨,我们都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国股市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