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达16.69万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 方非

2025-05-08 10:49 语音播报

头版

北京市在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应急救护培训、“三献”阵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市红十字会举办主题宣传活动。市红十字会介绍,截至目前,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16.69万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累计完成取证培训91.6万人次。

地铁工作人员、高校学生、快递小哥……8名运用应急救护技能挽救生命的“最美救护员”获颁奖牌,他们并不是专业医护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每到过年,我都会收到来自急救过的乘客和家属的祝福信息。”金晨是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西站的工作人员,她在工作岗位上曾先后两次使用AED(自动除颤仪)抢出“黄金4分钟”,挽救了乘客的生命。“能够运用急救知识守护生命,我很荣幸。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急救知识,懂得如何正确施救。”

近年来,本市大力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和急救知识普及,首都市民社会急救知识普及率逐年增长。市红十字会介绍,2019年以来,红十字系统开展心肺复苏和AED使用等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累计完成取证培训91.6万人次。

活动展示了本市“三献”工作成效。市红十字会介绍,截至目前,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16.69万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737例;器官志愿登记累计19.04万人,器官捐献累计3972人;遗体志愿登记累计3.17万人,遗体捐献累计5302人。

“每一份捐献都是生命的接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薛凯讲述了一名捐献者的故事,她去世后捐献的器官挽救了5位患者的生命,同时让2名双目失明患者重见光明。“生命礼物”正在受捐患者体内持续工作,角膜也正透过他人眼眸,凝视世间精彩,“这种大爱延续的奇迹,让生命突破了生与死的藩篱。”

此外,活动还展示了无人照明机、国内最轻便的卫星中继设备、大数据可视化救援云平台等红十字救援“黑科技”。


编辑:匡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