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10:45
楼道堆物不仅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一直以来都是社区治理的“老大难”。为治理楼道堆物,有社区通过自治监督、党员带动等方式,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还有社区借助扫码上报、智能监测等手段,打出“人防+技防”组合拳。
地点:翠微中里社区
成立监督小组制定管理公约
走进海淀区万寿路街道翠微中里社区2号楼,从楼顶挨层往下走,楼道公共区域都很干净清爽。
2023年前,这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20层品字形塔楼并非这般模样。“2号楼虽然只有180户居民,但涉及27家产权单位。”据翠微中里社区书记唐鹏介绍,楼道一度被各种废旧物品堆得满满当当。
为消除安全隐患,社区在2023年4月带领物业、居民对堆物进行集中清理。刚开始,唐鹏和物业人员经常会被居民“指着鼻子骂”。
于是,她决定从平常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入手,曹淑存是唐鹏的第一个“目标”。“曹阿姨是这栋楼里的老住户,还是楼门长。”通过耐心劝导,曹阿姨在社区、物业的帮助下,率先把家门口清理出来。
打那以后,曹淑存主动加入动员其他居民的队伍。短短一个月,2号楼清理出了30多车、近40吨垃圾。
如何让效果持续下去?2023年5月,社区召开了6次针对堆物堆料问题的专题议事会,最终决定在2号楼成立自治监督小组,制定《公共区域管理公约》,并选出8位成员,曹淑存任组长。成员分布在不同楼层,每人负责三四层区域,每天不定时巡查,发现有堆物就及时上门劝导或报告社区。“我们劝起来,有时候比社区物业好使。大家都是多年邻居,还顾及个邻里情面呢。”小组成员陈凤香说。
除了每天巡视,小组成员每月还会和社区召开一次碰头会,讨论如何解决清理难点。此外,楼内还设置了共享架,居民可以将闲置物品放在上面,供其他居民按需取用。
“清理楼道堆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非常重要。”唐鹏说,自治监督机制实行近两年,效果十分显著。“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居民刘庆林自豪地说,“楼里越干净,大家就越维护,连张纸都不好意思乱扔了。”
地点:紫绶园小区
党员带动居民清理堆物堆料
位于朝阳区来广营地区的紫绶园小区建于20多年前,小区内大多是农转居的回迁楼,不少老辈儿居民有留存旧物的习惯,小区楼道堆物现象曾经十分严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从2019年开始,社区探索出“1+1模式”,即一户党员家庭带动一层居民清理楼道堆物,党员们对同层或邻层楼梯间杂物随机进行监督检查。在社区书记贾春华的桌上,放置着一本详细的“1+1模式爬楼图”,每栋楼的表格上,都标注了各层负责人员以及包楼社工、包楼物业和包片民警的联系方式。
据了解,紫绶园小区的9栋楼里,有5栋25层、每层8户的塔楼和4栋13层、每层两户的板楼。为了让监督工作更扎实细致,社区在党员基础上,还发动了志愿者和热心居民参与,确保塔楼每一层、板楼每六层都有一名监督员。“居民就是我们的‘眼睛’,密集地遍布在楼内,随时帮我们发现堆物线索。大家发现问题后,会拍照发到专门的群里,之后物业会去清理,清理完成后会再给居民反馈结果,形成完整的闭环管理。”贾春华说。
“1+1”模式实行一段时间后,楼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前些年,社区再次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了由党员和志愿者参与的每周巡查活动,作为该模式的补充和扩展。“一般周一周二是一组居民志愿者,周三到周五是一个党支部,参与巡查楼道堆物、清理楼内外环境等工作。”社区服务站站长白京晶介绍。
此外,社区还通过定期举办兑换活动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废旧自行车可兑换桶装油,旧书、旧衣服可兑换绿植、卫生纸……社区每年还会举办多次跳蚤市场,让居民有机会“以物换物”。
“治理楼道堆物是一场‘持久战’。”令贾春华倍感欣喜的是,居民逐渐培养起主动清理意识,配合度越来越高,小区楼内外环境卫生都有了极大提升。
地点:八角中里社区
楼道扫码上报 形成闭环管理
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八角中里社区同样存在产权单位多、物业单位多、老年人口多等特点,不少楼道曾被居民当成“杂物间”。
“以往针对楼道堆物,主要靠网格员巡查,但力量毕竟有限。”据石景山区八角中里社区服务站站长沈斌介绍,今年初,八角街道联合区消防救援支队,将原有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融入“智网实格”综合治理体系,通过数字化平台赋能、居民共治与专业协管结合的方式,提升辖区消防安全隐患处置效率。
如今,楼道一层宣传栏上,均张贴有网格一码通的二维码。“无论是物业、保洁工作人员,还是网格员、楼长或居民,只要在楼里发现有堆物情况,都可以扫码上报。”沈斌说,上报以后,平台会立即派单。网格长接到任务,需要现场核实,并联动物业等力量启动处置流程,形成“发现、处理、反馈”闭环。
记者尝试扫码,发现手机上出现市民上报页面。填写位置信息和具体诉求以后,还可以选择附加图片、视频或录音。在上报人信息一栏,可以选择使用昵称而非实名。
“毕竟都是街坊邻居,实名上报会有点尴尬,匿名的话,既不影响反映问题,又能保护个人隐私。”前不久,第十二网格网格长徐晓娜就曾收到来自网格一码通的信息,“举报人反映25号楼有垃圾,经核实发现在二层楼道,我们很快处理,并上传现场照片。”
在25号楼楼栋长刘桂兰看来,“扫码上报”还能起到提醒作用,“居民知道这种模式以后,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大家平时也会更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堆物现象明显减少。”
除了常态化监督以外,八角中里社区还将每周五定为“集中大扫除日”,由社区、物业和志愿者联合清理公共区域堆物,共同维护楼道整洁环境。
地点:吉祥里社区
摄像智能抓拍 实现动态清零
在朝阳区朝外街道吉祥里社区,楼道堆物治理还用上了高科技。“禁止在楼道内堆放杂物,保持防火门关闭,保障楼宇安全”……记者在走访时发现,社区不少楼栋内的警示标语旁,均安装有AI摄像机。
“朝外街道办事处会同区消防救援支队和区公安分局,共同打造了全市首个居民社区智慧消防管理系统,于2020年底在吉祥里社区投入使用。社区高层建筑楼梯间和多层建筑一楼出口安装了烟感报警器、手动报警器、声光报警器、AI摄像机等1383套智能设备。”社区警务工作站里,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建国门大队防火监督员万晓指着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表示,依托物联网和AI技术,这些智能设备能够全天候识别各类消防隐患,楼道堆物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打开“楼道堆物”栏目,一条条报警记录上不仅有具体点位信息,还配有现场照片。“只要楼道出现堆物,AI摄像机就会自动抓拍,然后给相应的物业人员发送短信,提醒对方尽快整改。”吉祥里社区书记张艳青说,以4月14日的记录为例,智慧消防系统发现吉祥里西区105楼存在楼道堆放杂物的情况,在11时7分报给物业人员赵云。当天下午5点,赵云到达现场,处理后上传整改图片。“有了这套系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楼道堆物,查改情况也都有详细记录,从而实现‘动态清零’。”
事实上,吉祥里社区的“动态清零”之路走得并不容易。“刚开始安装AI摄像机的时候,楼道里边边角角的地方堆放有不少生活用品和装修材料,一些居民依然存在侥幸心理,以为不会动真格。”吉祥里社区安全员刘书凯说,为了啃下“硬骨头”,社区前后足足花了一年半时间,必要时还请民警出面协调,“居民发现AI摄像机确实24小时‘盯’着,社区也会每月组织集中清理,这才终于当回事儿,不再往楼道里放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