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品牌全球传播倡议书:让海外旗舰店成为“可吃的博物馆”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杨天悦

2025-05-10 13:41 语音播报

经济

5月10日是第九个“中国品牌日”,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启动“中华百家餐饮品牌优秀案例全球传播活动”。将挖掘中国餐饮品牌的成功经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中华餐饮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餐饮品牌在全球的传播和影响。

“中国优秀饮食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势,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昙花一现、轰动一时的爆品不是品牌,品牌是信任的积累和永续。”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表示,加强餐饮品牌建设,就是要坚定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坚定地表达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化。

会上发布的《倡议书》提出,中餐的终极竞争力在于文化价值的深度输出。据此,中餐品牌可加强构建文化叙事体系,系统梳理中餐的历史脉络、哲学内涵,同时创新文化体验场景,在海外旗舰店嵌入“可吃的博物馆”理念,让每一道菜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

此外,国内龙头餐饮企业、地方特色品牌和海外中餐代表,还应拧成一股绳,形成品牌矩阵,提升中餐整体形象。为此,可以在海外市场深化中餐工艺研发,适应不同地域饮食习惯,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供应链、服务流程的全球协同。同时推进“光盘行动”和“低碳厨房”,聚焦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餐饮品牌出海呈现加速趋势,多个品牌通过直营、加盟或合作模式拓展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火锅、茶饮和中式快餐品类。部分品牌已从“试水”阶段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背后的文化价值成为重要抓手。

例如,海底捞和霸王茶姬目前海外门店数量均超过100家,海底捞保留了变脸表演、拉面秀等中国元素,将火锅社交文化植入本地消费场景;霸王茶姬则采用“东方庭院风”,强调“现泡现萃”传统工艺,与西方工业化奶茶形成差异,为当地消费者传递中国茶千年历史文化底蕴。

不过,目前多数出海中餐品牌仍主要依赖华人市场。业内分析认为,中餐品牌要想实现更好的国际传播,未来还需加强供应链本地化和品牌文化渗透,才能突破区域限制。


编辑:杨天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