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五育融合” 培育时代新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2 16:56 语音播报

产经新闻
进入
教育
看更多
+ 订阅

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以发展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得到完整落实、贯通落实,以五育融通促进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的实践过程。高校要在五育“价值理念融合”“体制机制融合”“资源平台融合”“实践载体融合”方面推出有力的举措,努力构建“五育”定位准确、优势互补、合力育人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以价值理念融合为引领,优化育人格局

“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既包含教学体系、管理体系,贯穿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又涉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育人环节,还包括队伍建设、硬件软件建设等,需要加强“五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高校要围绕“坚持五育融合培育时代新人”主题开展教育思想讨论,从“五育融合”视野深入分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症结,引导全校各部门各单位在把握人的成长成才规律、高等教育阶段特点的基础上,加深对“五育”之间内在联系、相互作用的理论认识,克服惯性思维,补短板强弱项,及时启动专项计划,从学校层面持续推进落实。要在全校范围内倡导育人先育心,引导每名教师牢固树立“时时处处人人事事皆育人”的理念,在学科知识领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管理服务领域、校园活动场境等充分挖掘并有机融入“五育”元素,把“五育融合”全方位渗透、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让融合理念进课程、进课堂、进活动、进场景,进入到学校治理体系的“毛细血管”之中,变为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以体制机制融合为关键,实现协同联动

“五育融合”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的理念和实践,五个方面不是各自独立、相互并行,也不是简单的拼凑式、叠加式、嵌入式,而必须是融为一体、有机贯通。高校要坚决抛弃以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独立育人、独立研究、自成体系的格局,努力打破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学科的育人壁垒,努力促进“五育”之间的内在联动和协同发展。

高校需要成立工作专班,构建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协调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机制体系,在组织融合、内容融合、平台融合等方面给予保障。在课程建设方面,开设理论与实践课程,一体推进思政课建设、课程思政和实践育人,对新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专业涵养。努力构建美育劳育“核心课程群-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课程群。

以资源平台融合为支撑,综合发挥作用

高校要注重多维度多层面挖掘各类育人资源的契合点和融入点,根据学生需求匹配育人资源,推动各种教育资源作用的综合发挥,实现育人目标与育人资源的统筹协调。

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校园育人资源聚集、空间利用的新机制,激活并联结党建实训基地、图书馆、校史馆、艺术馆、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一站式”学生社区等五育资源,提供“项目审批—咨询辅导—资源对接—宣传推广—成果固化—评优评先”的一体化公共服务。积极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推动育人资源和力量汇聚社区,专设“党建活动室”“学业辅导中心”“体艺加油站”等区域,建设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精神成长等需求的社区“百米服务圈”和更人文、更开放、更自在的育人场域,推进学生社区的管理服务功能向全方位支持学生成长成才转型。另一方面,努力打通“校企、校地、校馆”等合作通道,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更广阔、更丰富的教育机会和实践平台。

以实践载体融合为驱动,提升育人实效

高校要持续推进把高品质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促进“五育融合”的重要实践载体,重点策划毕业季、迎新季,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体育节,实现启思、益智、健体、怡情。

在以体化德、以体育心方面,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教育与竞赛体系,开展多样化体育竞赛活动,举办群众体育活动,培育学生中华体育精神涵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以美启智、以美育人方面,要以美育类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强化美育实践活动,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与感性智慧提升,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与文化担当。在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方面,组织学生深入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第一线,在实践中印证、深化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深刻理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构建“五育融合”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既是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向教育改革实践落实的有效方法,也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未来,高校要明确重点任务,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持续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相互融合、相互贯穿、相互支撑,促进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全面知识体系、健康身体、崇高审美、独立生活生存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文/卫巍 北京建筑大学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武装部)部(处)长

校检:张萌 孙朝阳

审核:雷旻音


编辑:顾昕昕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