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丰台区打造未来理想居所
2025-05-14 11:4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什么是好房子?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5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对新建住宅一系列指标明确了底线要求。即更高、更安静、更保暖、日照更多、上下更便利。这意味着,将有更多“好房子”出现在我们身边。

在丰台区,“好房子”的变革正悄然走进百姓生活。从政府主导的全周期质量监管,到开发商对科技与人文的极致追求,丰台正重新定义现代城市的居住理想。当政策创新遇上技术赋能,当适老化关怀融入社区肌理,不仅为居民筑起安身之所,更在探索一种更具温情的生活方式。

新规实施

住宅项目展现“高度”与科技魅力

住宅空间有多大,是影响住户居住体验的关键要素。5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为“好房子”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建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这较原先标准提升了20厘米,既能改善空间高度,也给室内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带来提升,让住户有更好的空间感受。

记者走进丰台区金茂璞逸丰宜住宅项目(以下简称“璞逸丰宜”)样板间,“高层高”是最直接的感受。大落地窗的设计让采光和视野极佳,从客厅延伸至次卧的超大花池上,绿植繁茂,宛如一座房外花园,为业主提供了健身、阅读、休闲的理想场所。“好房子”带给居住者的“高度”优势一览无余。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以153平方米的样板间为例,南向阳台拓展部分仅算一半面积,花池与北向两个设备平台均不计入房本面积,实实在在地扩大了居住空间,提高了使用率。”

《规范》中还提到,从冬季保暖、夏季隔热以及建筑通风三方面对住宅建筑提出基本性能要求,规定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应设供暖设施,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应设供暖、空调设施或预留安装位置。

璞逸丰宜正借助科技力量极大地实现房间内的“四季如春”。其采用的地热热泵与毛细管网技术,在屋顶和墙壁铺设PPR管网,通过软化水循环调节温度。冬季输送热水,夏季输送冷水,散热均匀且无风感、无噪声,夏季不高于24-26摄氏度,冬季不低于20-22摄氏度。“孩子再不会被空调吹感冒,冬天赤脚踩地板也不凉。”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更精细的是新风系统:室外空气质量重度污染时,PM2.5过滤效率不低于85%,低风速配合高压微雾加湿器,室内湿度夏季不高于70%,冬季不低于30%。科技的融入,为打造宜居环境增添助力,同时减少了对传统设备的依赖。

“好房子”适老化细节

尽显人文温度

围绕高品质建设“好房子”,《规范》还提出了很多人性化、有“温度”的建造标准。其中,适老化设计有全面要求。比如,卫生间便器和洗浴器旁应设扶手或预留安装条件;要求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1个无障碍公共出入口;提高了户门、卧室门、厨房门和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要求,方便搀扶老年人进出,或乘坐轮椅进出。

针对老龄化率较高的现状,丰台区严格落实与执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住宅适老性规划设计有关意见的通知》《关于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实施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新建住宅强制配备电梯、紧急呼叫装置;老旧小区改造则划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从防滑地材到夜间照明系统,细微之处皆成必选项。“过去,老人们因为担心跌倒而不敢出门,现在在小区里散步、晒太阳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一位完成改造的社区居民感慨地说。

记者从璞逸丰宜了解到,其园林设计中同样隐藏着对不同人群的细致关怀:儿童乐园区的“冒险森林”采用了芬兰的教育理念,用树洞攀爬架和护眼色调取代了刺眼的塑料滑梯;女神花园,为女性提供了休憩空间;在“月影涧”活动区内,红色原石条凳和飞檐亭台的设计,让围炉煮茶成为银发族的日常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璞逸丰宜打造北京少有的架空层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不计入容积率,却承载着社区沙龙、亲子活动、读书、会议等功能。此外,约2000平方米的浮岛合院会所,配备游泳池、瑜伽室、茶室等八大功能区,成为全龄社交的核心场域。

政策保障

筑牢质量防线,让监管“看得见”

“建筑质量不仅是终点,更是起点。”丰台区住建委副主任张红波的这句话,揭示了区域住宅建设的核心理念。近年来,丰台区构建了一套涵盖“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监管体系,将传统的事后追责转向全程预警。

在项目设计阶段,数字化审图系统替代了传统纸质流程,通过智能算法筛查设计漏洞;施工中,“关键工序举牌验收”制度要求责任人在每个节点拍照存档,隐蔽工程则需要全程影像追溯。“过去出了问题,各方责任追溯极难,现在每一块砖都能找到责任人。”一位参与监管的工程师坦言。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起,根据《北京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和业主查验管理办法》,所有新建住宅项目必须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分户验收结果进行比对复核。在项目竣工验收前,业主可分批查验房屋,问题台账直接关联整改期限。这种“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双轨机制,让质量监管从封闭走向了透明化。

除此之外,记者还从丰台区住建委获悉,保障性住房也将纳入“好房子”标准体系。自5月1日住建部《住宅项目规范》正式实施后,保障房项目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召开保障性住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时,评审专家也会围绕“好房子”标准对项目提出完善意见,在项目造价、使用功能、居住体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兼顾,确保百姓“住得安心、放心、舒心”。此次璞逸丰宜的差异化设计也较好地诠释了丰台区对“普惠化”的持续探索:109平方米的紧凑三居,实现小户型的通透感;190平方米的改善四居则以双南向套房满足多代同堂需求。这种“从刚需到改善”的全覆盖,正是“第四代住宅”普惠化的缩影。

民以居为安。丰台区正以制度创新为引领、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让住宅从单纯的“居住场所”转向“生活载体”,让人们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为中国住宅建设进入品质时代贡献丰台力量。

来源 丰台区融媒体中心

丰台时报

记者 杜倩

审核 赵宇航


作者:

北京丰台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