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生年为何成疑问?因为胡适有言在先
2025-05-14 21:2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我问豆包:曹雪芹生卒年分别是哪年?豆包给出的答案是:“曹雪芹约1715年出生,卒于1763年或1764年。曹雪芹出生于江宁织造府,少年时代曾经历一段极为富贵豪华的生活。后家道中落,生活渐趋贫困。关于他的卒年,因缺乏确切史料,存在争议。一说是1763年2月12日,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此说依据是敦诚《挽曹雪芹》诗的自注‘甲申八月泪笔’;另一说是1764年2月1日,即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此说主要是一些学者根据脂批等相关资料考证得出。”

如果出生于1715年,曹雪芹享年四十八。豆包说了:依据是敦诚《挽曹雪芹》诗的自注“甲申八月泪笔”。

于是问题来了:既然卒年依据敦诚的诗,为什么生年就不依据敦诚的诗了呢?同一首敦诚的诗首句便是:“四十萧然太瘦生”;另一首《挽曹雪芹》的首句是:“四十年华付杳冥”。明明是说:曹雪芹享年四十。从1763年上推40年,即1723年,亦即雍正元年。如果采信卒于1764年说,那他就是出生于1724年亦即雍正二年。已知敦诚是曹雪芹的好朋友,胡适先生说了:“可以想见(敦诚)他们弟兄与曹雪芹的交情是很深的”,那么,他不会连曹雪芹的年龄多大都不知道吧!

然而,红学家们拒绝接受曹雪芹四十而亡的说法。因为曹家被抄是在雍正五年(1727),此时的曹雪芹刚刚四五岁,他能对钟鸣鼎食的贵族生活有多少记忆?又怎么能写出那么富丽堂皇的荣国府、花团锦簇的大观园来?所以,一定要说:敦诚诗所说的“四十”是个大概数,可能是四十五,也可能是四十八。这样,他的生年就可以上推到康熙五十四年(1715)了,曹家被抄时,他已十四五岁,记忆力已经发育健全了——这就是一些红学家的研究方法!

接下来,曹雪芹随他们家大人回到北京、住到蒜市口的十七间半之后,还能过上锦衣玉食的好日子。为什么呢?红学家给出的理由是:不是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吗?他们家不是还有六百亩地和一个当铺吗?(注:对这个说法我在前一篇文章《曹雪芹在哪儿写的红楼梦?》中已经辩驳过了)那怎么解释曹雪芹后来又落魄了呢?有红学家说:因为遭了一次天火!——谁敢说这个理由不充分?但我想知道:这次火灾发生在哪年?持此说的红学家为什么不拿出论据来呢!

红学家为什么非要让曹雪芹过上几年贵族生活不可?因为胡适先生说,曹雪芹“大约生于康熙末叶,当他死时,约五十岁左右”——这个推断的不准确可以原谅,毕竟那时可供参考的材料尚少。但后面的这个推断,对红学界的影响就太大了,他说:“《红楼梦》明明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的自叙的书。若作者是曹雪芹,那么曹雪芹即是《红楼梦》开端那个深自忏悔的‘我’!即是书里的甄贾(真假)两个宝玉的底本!……便知书中的贾府与甄府都只是曹雪芹家的影子”;“贾宝玉即是曹雪芹”。(胡适:《<红楼梦>考证》)胡适先生可是大学问家!大学问家说的还能错吗?于是,他对于《红楼梦》的若干大胆假设,并没有得到小心求证,就被他的弟子们接受了。

胡适先生开创了“新红学”,对《红楼梦》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但他关于贾家即是曹家、贾宝玉即是曹雪芹的推断其实是站不住脚的。笔者的看法,在3月10日发的个人号文章《红楼梦不是曹家事,贾宝玉亦非曹雪芹》已经说过了。笔者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内务府包衣的曹家,不是功勋贵胄的贾家;曹雪芹也不是贾宝玉——如果需要进一步论证这个观点,就得再写一篇文章了。

既然曹雪芹不是贾宝玉的原型,那么他出生在哪一年也就不会成为疑问了。


作者:

宗春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