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不说人话”才能过关?论文查重别沦为降重游戏
北京晚报 | 记者 张悦

2025-05-15 19:30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毕业季临近,不少毕业生正为毕业论文忙活,尤其为论文评审中的查重头痛。一些毕业生明明独立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的撰写,可到了查重环节,总会被揪出各种莫须有的毛病,苦不堪言。

图片
《滕王阁序》AI率100%。图据新华每日电讯公众号

据半月谈报道,毕业生的查重烦恼多种多样。有的是查重面太广,专业术语、文献资料、软件程序甚至法律条文都被判重复;有的是查重判定标准难以捉摸,一些高校用上AI检测、查AI率,不少学生的原创内容被判为AI所写。毕业生被迫投机取巧,以至于“不说人话”才能通过查重关。比如,把汉语转成英文、再转成俄语、再转成汉语,把被认定为重复的内容故意改得拗口或调整语序,给不能改的部分加上无意义的话……一番操作下来,查重率就算降低了。

论文查重本是避免学生出现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论文查重几成降重游戏,既消解了查重的积极意义,也无益于学术规范,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且不说不同学生有不同语言习惯,只要是原创内容就不该被判重复;不同专业也有不同写作要求,人文学科要引用史料、法条等不可更改的内容,这些怎么也被判重复?杜绝抄袭当然是写作论文的硬杠杠,但查重也不能反向成为学术论文的束缚。如果毕业生疲于降重,“不说人话”才能通过查重,写作论文的热情无疑遭受打击。矫枉过正的查重机制,与促进学术规范的初衷背道而驰,损害毕业论文检验学生专业能力、创新思维的意义,还可能对学科教育产生负面影响。有老师反映,因为查重不合理,尽管费心指导,学生的论文也得不到好评,指导积极性受挫。 

论文查重遭诟病,表面上是AI查重过于机械;实质上是查重机制不尽合理。论文查重系统运行,离不开提供技术支持的平台,离不开制定标准的学校。受技术限制,查重系统本就容易“误判”“漏判”,如果提供查重的数据库平台还存在垄断或者靠卖查重报告牟利,自然不会轻易改变算法,甚至还会故意提高查重率。如果学校过于依赖查重结果,不断提高毕业论文查重标准,甚至用这一技术手段一刀切判定学生论文质量,对并未抄袭的毕业生显然不公平。 

论文查重不是不能用,关键是怎么用。学科之间差异这么大,应该有不同的判定方式;算不算重复,不能单凭AI说了算。此外,毕业生被逼“不说人话”,恰恰需要AI更能听懂“人话”。学校应听到毕业生的呼声,倒逼平台方优化查重技术,精准识别抄袭内容,不给正常写作的学生添麻烦。其实,一篇论文的水准,最重要的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思考、有没有下功夫。查重只是从技术层面提供参考意见,最终还是应该由专业的老师做出科学的判断。

查重系统“心明眼亮”,毕业生不用为应付降重发愁,论文评审回归人与人之间的思想碰撞,才是真正的学术规范。


编辑:张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