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副中心两区建设明确目标,针对5方面提出76项任务举措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 作者 关一文

2025-05-16 12:20 语音播报


记者昨天从通州区“两区”办获悉,为推进北京市《2025年“两区”建设工作要点》和《通州区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重点任务落深落实,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城市副中心制定了《北京城市副中心2025两区建设工作要点》,副中心将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聚焦“绿色自贸”等品牌,制定ESG创新发展全产业链方案,探索“绿色金融”赋能产业绿色发展首创性、集成式制度创新举措,实现制度型开放更大突破。

《工作要点》明确了北京城市副中心2025年“两区”建设的总体目标,聚焦重大项目增强开放质效,确保2025年“两区”新增入库项目不少于690个、新增入库外资项目不少于90个,项目落地率不低于40%、落地外资项目不少于70个,力争形成不少于10个标志性项目;全区实际使用外资达1.73亿美元,自贸试验区通州组团实际使用外资达1.2亿美元、进出口额达54.9亿元。《工作要点》从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打造特色自贸品牌、探索新兴领域规则规范、优化国际化招商服务体系及保障措施5方面,提出76项任务举措。

聚焦三大特色自贸品牌

城市副中心将积极打造绿色、创意、协同三大特色自贸品牌。

城市副中心积极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绿色是副中心的“底色”。在“绿色自贸”品牌建设方面,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和行业规范在城市副中心率先落地实践,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市场化机构,积极参与制定国家级绿色金融行业标准,提升城市副中心绿色金融对京津冀及全国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加快吸引绿色金融市场主体集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挖掘潜在优质绿色金融机构落户城市副中心。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设立绿色金融特色机构。持续培育绿色金融产业主体,支持绿色交易所、绿色智库、理财、资管等绿色金融企业,辐射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人才、项目等优质资源集聚,打造完备的绿色金融产业链。探索开展绿色科创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规范创新产品和服务,强化对绿色和科技属性行业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多样化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产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绿色企业的融资需求。梳理国家级和市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低碳技术项目等项目名单,促进金融机构对绿色发展领域相关主体的金融服务支持。支持区内企业积极拓展分布式光伏业务,鼓励企业参与绿电绿证交易。

“创意自贸”品牌建设方面,吸引设计产业及上下游企业集聚,培育具有国际水平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咨询企业,全力保障北京服装学院落地发展,推动“未来实验室”建设。

“协同自贸”品牌建设方面,加强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事项管理,深化“区域通办”“自贸通办”服务范围,加大产业对接和项目促进力度。

布局“两区”特色产业赛道

副中心将在财富管理、ESG、绿色金融、数字经济、文旅融合、城市科技+创意设计等特色产业赛道继续发力。在探索其他新兴领域规则规范方面,《工作要点》指出,在数字经济领域,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工作试点,探索建立分级分类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在财富管理领域,全国首个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案例、全国首批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试点案例先后落地,完善财富传承领域“专业服务+金融机构”模式,探索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在养老、特殊需求人士保障等领域的服务与应用;在文旅商融合领域,发挥宋庄原创优势,创造和展出优秀原创艺术品,鼓励打造策展型商业空间,构筑沉浸式社交消费场景。

同时《工作要点》指出,推动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案例落地城市副中心。探索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在养老保障、特殊需求人士保障等领域的服务与应用,推动有示范性的典型案例落地。积极吸引从事信托、财富传承领域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扎根城市副中心,支持其业务开展,促进行业交流合作氛围进一步活跃,形成与信托机构共生共赢的法律服务产业生态。积极争取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试点案例落地城市副中心。探索完善财富传承领域“专业服务+金融机构”业务模式,推动持牌金融机构和法律、税务、慈善等领域事务型专业服务机构通力合作,面向需求群体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服务和体验。

此外,鼓励打造策展型商业空间,构筑沉浸式社交消费场景。支持有条件的酒店布设国际文物艺术品多元化体验和消费空间。支持城市更新项目聚焦文物艺术品赋能,打造集文化娱乐体验、新零售新创意于一体的“文商旅”复合空间。支持博物馆、艺术馆、画廊等各类艺术机构与海外知名博物馆、美术馆合作,创新海外展览、借展、巡展、讲坛等形式促进境内外文物艺术品交流。

聚焦副中心

编辑:赵司尧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