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苑囿文化赋能“生态+亲子”文旅 丰台区打造历史文脉活化新范式
2025-05-16 15:3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日,以“活化南苑600年皇家苑囿文化”为内核打造的杰嘉花乐园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正式开园,通过复原历史场景、创新无动力设施及沉浸式文化体验,为市民提供“寓教于乐”的全新休闲空间,也成为全市首个皇家苑囿文化与儿童友好体验深度融合的生态亲子乐园,助力花园城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南苑皇家狩猎场的童趣“复活”

杰嘉花乐园坐落于南苑历史文化核心区,这里曾是辽金时期皇家狩猎场、元明清三朝皇家苑囿,拥有600年皇家园林与900余年狩猎文化积淀。“选址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是从市园林局推荐的8个候选公园中综合评估的结果。”杰嘉花乐园负责人朱仁元表示,“我们团队在2023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后,耗时3天踏勘了1万多亩场地,与当地居民、史学专家反复研讨,最终决定将南苑的‘皇家狩猎’IP与儿童友好理念相结合。”

“这个滑梯长得好像故事书里见到的古代大炮啊!太好玩儿了”5岁的淼淼手脚并用地攀上一座3米高的木质无动力设施,顺着滑道冲入软草垫,他身后的装置原型,正是杰嘉花乐园项目团队耗时一个月设计出的中国古代军队攻城用的武器“投石机”模型。项目总设计师王珂笑称:“孩子们可在此攀爬、玩滑梯,同时了解杠杆原理。这处以皇家军事装备为原型的儿童游乐设施,前后修改数十版图纸,确保历史还原与现代安全标准兼顾。”

王珂向记者透露,设计团队在勘测前做足了“文化功课”:“平时都是先勘测构图,这还是第一次组织所有测绘人员和设计师先系统挖掘学习当地历史文化的。我们查阅了大量史料,创意转化了投石车、攻城机等古代军事设施为无动力游乐装置,甚至‘复原’了古代晾鹰台、御道驿站等场景,让皇家狩猎文化从书本‘活’进园区。”

让历史自己“讲故事”

“我们不是简单复制历史IP,而是让文化可触摸、可参与,让历史自己‘讲故事’。”朱仁元说。园区特别设置中国古老的狩猎民族——鄂伦春部落体验区,可以通过射箭、投喂等互动,沉浸式了解狩猎民族与自然共生的智慧。钻进等比例缩小的鄂伦春族民居“斜仁柱”,小朋友们摸着透光的白桦树皮纷纷惊叹:“原来古代人用树皮当墙纸呀。”

“为了完全还原鄂伦春族四季迁徙的居住智慧,设计团队专门从东北定制了50余平方米的白桦树皮。”王珂蹲在圆锥形木屋里边比画边说,“孩子们钻进钻出的瞬间,文化传承就发生了。”

下一步,杰嘉花乐园将与农大等院校机构合作推出“苑囿里的二十四节气”“苑囿里的生物趣闻”等系列研学课程,将伯努利空气动力学、鱼菜共生体系等物理和生物知识从传统课堂引入户外实践场景,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娱乐游玩设备与手工DIY项目,让抽象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园区总面积180亩,一期建设面积近50亩,未来,园区二期、三期还将增设体能拓展区与社会实践基地,覆盖更广泛的教育场景。

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动能

区别于传统游乐场,杰嘉花乐园首创“家长社交+亲子成长”双轨模式。在园区内为家长设置多处休憩空间,而御道驿站等历史场景复原则让全家在游园中感受文化熏陶。

“这里的无动力设施把很多物理知识点拆解成互动机关,而且周围的背景墙还有历史介绍,比在商场里带着孩子看广告牌认字有意义。”带着孙女在此游玩的张女士告诉记者。

此外,杰嘉花乐园的创新实践已引发区域联动效应,王佐镇组织考察团深入调研运营模式。“这里是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新范式。我们不仅是单纯地复制IP。而是要借鉴‘在地文化挖掘+功能融合’思路,用好用细用活王佐镇资源,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文旅路径,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王佐镇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 丰台区融媒体中心 《丰台时报》

记者林瑶

摄影 原梓峰


作者:

北京丰台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