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数字教育 智启未来】人工智能解锁教育新范式
央视网

2025-05-18 07:40 语音播报

时事

今年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三周年,三年来,从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升级迭代,到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掀起了互联、开放、共享、个性的数智热潮。

眼前正在进行的这堂高中数学课上,“AI教师助手”将三角函数的知识点拆解为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学生每答一题,系统会自动分析薄弱点,推送针对性练习。

高中学生盛亿:帮助我们不停地去回顾那些我们经常错的知识点,对整体知识点掌握和成绩的提升都有显著的帮助。

不仅是教学助手,“AI教师助手”还能帮助教师提升能力。通过采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将教学全过程转化成“可视化”数据,教师可以精准了解自己教学上的优势与不足。

上海市长宁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应惜:通过对课堂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学生参与度的均衡性,教学时间的分配这些分析,帮助教学改进与优化方向,目前,我们长宁区近80%的教师使用智能工具累计开发了将近一千个应用。

数字化也在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赋予“教”与“学”更多可能。

青海西宁市阳光小学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放学后,学生们可以自主学习剪纸、刺绣等50多种特色课程,让课后学习实现数字化焕新。

青海西宁市阳光小学校长山有青:海量的、优质的(数字化)资源,有效解决我们乡村孩子学习资源不足、学习机会有限的问题,为我们乡村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

在深圳市,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们通过头环等设备采集脑电波信号,经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解码,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驱动机械手运动,在实验中感受人工智能的奇妙。

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海德学校学生白佳彤:这些课程让我的思维方式发生蜕变,遇到难题不再慌乱,而是拆解任务、分步骤寻找解法。

经过持续探索创新,深圳市南山区二外海德学校已开发了6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特色课程,为不同年龄、兴趣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全方位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海德学校副校长何传杰:我们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为未来社会培育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三年来,全国已遴选出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红利正在被更多师生共享。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构建未来学习的一个教育体系,一体推进用人工智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科学的研究以及教育的治理,来全面赋能我们教育的变革转型。


编辑:奚小荻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