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9 17:22
造一把锤子,做出一件文创挂件,这些都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实践与创新中心实训课上的学生作业。本学期,该中心揭牌并面向沙河高教园区高校共享实训室,相关课程惠及北京邮电大学等4所高校学生。
自从共享实训室开放,几乎每天都有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来上课。“我是学自动化(智能机器人)专业的,正在学习三维建模画图。”北邮大一学生黄欣圆说,“我计划利用实训课,学习线切割、锻压等技术。”
黄欣圆选上的实训课叫机械工程技术训练,还面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北航学生开设。
同选一门课,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上课内容有差别。该中心制造部主任孙英蛟举例:“机械类专业学生会安排铣床、数控等加工实训课,走上生产线实践。自动化类专业的学生会安排人工智能、3D打印等数字化课程。文科生的课程更注重劳动体验,比如,大家可以做一把金属锤子,体验劳动的乐趣。”
包括实训室在内,该中心还拥有多个创新实验室,开设的工程创新类课程也面向沙河高教园区高校开放。该中心副主任齐海涛介绍,中心已经搭建了“基本工程认识—基础工程实践—前沿科技拓展—综合创新训练”4层进阶培养体系,目标是培养能动手、会创新、懂系统的卓越工程师。
该中心还建设了一座“智造工厂”,构建智能加工、智能检测装配、中央控制及仿真实训等平台。近日,北航首个人形机器人“工创一号”就在该“工厂”诞生。齐海涛介绍,“工创一号”研发团队正在开发人机协同作业算法框架,开展仿真实体同步验证。这些将助力机器人拥有复杂地形行走与负载动态平衡控制的能力。
未来,该中心还将面向更多高校开放共享实验室和实训室,推广工程实践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