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0 13:35
白塔寺自元大都建都起
就是都城标志地区
白塔寺也一直是北京老城
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白塔寺街区开始城市更新
历时五年,街区初具雏形
如今,有着近800年历史的白塔寺街区
积极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
为老城更新带来一个
可持续发展的“共生样本”
新潮范
潮流首店争相涌入
今年3月,JM Cafe·Bakery
在白塔寺街区开出北京首店,
迅速火遍社交网络。
工作日中午时段或是周末,
来买面包几乎都要排队。
而整个街区里的“网红”首店,
远不止这一家。去年年底,
% Arabica咖啡馆入驻白塔寺东夹道,
开出首家胡同露天小院咖啡馆。
胖妹面庄在街区开出首家糖水店,
引得许多食客专程来品尝。
白塔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
是吸引“潮”店相继入驻
和游客扎堆儿“打卡”的重要因素。
一些咖啡馆、精酿酒吧
和餐厅的楼顶露台,
都是观赏白塔寺的绝佳地点。
2023年,白塔寺街区迎来井喷式发展。
也正是在那一年,
白塔寺成为热度“爆表”的打卡地。
潮店推荐
JM Cafe·Bakery
“网红”咖啡馆JM首家烘焙店,
成体系地引入贝果、布里奥斯、
巴布卡等源自欧洲市场
的传统面包品类,
按照中国食客口味进行创新。
经典肉桂卷、提拉米苏贝果、
巧克力榛子丹麦酥都备受食客青睐。
耀咖啡
白塔寺街区最早开业的
一批“网红”咖啡馆,
也是北京最具中医特色的咖啡店,
凭借“中药+咖啡”跨界破圈,
洛神乌梅饮、苹果肉桂拿铁,
都是店里的招牌特色,
至今仍是白塔寺必打卡地标之一。
白塔之光咖啡·精酿餐吧
走上餐吧三楼露台,
白塔寺与街区胡同尽收眼底,
这里被不少游客誉为
“北京很容易出人生照片的地方”。
傍晚白塔寺亮灯后,
在这里点一份精酿简餐,
可以感受独属于北京的夏夜风情。
烟火气
街坊拥抱潮流生活
如今的白塔寺街区
既吸引着举着相机的年轻人,
也承载着老街坊的生活记忆。
宫门口东岔一个转角处,
乙字调新中式茶饮店开在
一座原址复建的中式二层小楼里,
早在清末民初时,
这里就经营着一家茶馆。
推开二楼房门,白塔正悬于窗前,
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坐下来喝杯茶,
仿佛穿越回千百年前的时光。
一条街之隔,
一间很不起眼的老铺子里
正飘出阵阵油香,
队伍排出去老长。
凑近店铺,
老爷子慢悠悠地舀起面糊,
手腕快速一抖,
金黄的面团子在空中划个圈儿,
扑通一声落进油锅,
酥脆的炸糕、金灿灿的油饼、
掉渣的芝麻火烧轮番出锅,
素丸子更成了“网红”,
勾着人们的馋虫。
沿着巷子再向里走去,
一家羊汤馆里也正食客盈门。
晚上9点多,店主罗姐和
几位师傅还忙活着。
除了特色吃食,街区里还有裁缝店、
理发店、修自行车的、
卖鸡蛋的、卖面条的……
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业态,
街区里都有。
这些方便居民生活的小店,
都是在改造提升过程中
刻意保留下来的。
目前街区里老街坊
和经营商户的比例大约是3比1,
新店为游客呈现潮流生活样貌,
老店为老百姓提供日常生活服务,
新老交织、融合共生的景象,
成为白塔寺街区的一大特色。
打卡地标
位于街区东西岔胡同
中央的小片空地,
曾经被圈起来用来堆放杂物,
如今也成了游客喜爱的打卡地。
修整后的小广场
加入景观绿植和椅凳,
还布置了成串大红灯笼的景观。
中外旅行团、城市漫步小队……
但凡来白塔寺游玩的,
都要在这里拍张合影。
谈未来
着力发展多种业态
胡同里的旅游街区并不少见。
但很多类似的旅游街区
也逐渐暴露出同质化竞争严重、
缺少特色等问题。
崭露头角时,
白塔寺街区也曾被质疑
是否为“昙花一现”。
几年时间过去,不少游客
对这里的定义是“常逛常新”。
咖啡馆、中式茶馆、精酿酒吧、
宫廷菜馆、糖水铺、文创店……
街区里有意思的店越开越多。
除了这些店铺,
如今的白塔寺街区,
也正着力发展多种业态。
去年3月6日,
与妙应寺白塔只一墙之隔的
“白塔书院”开门迎客。
市民游客可以在
书店院子里观赏白塔,
今年,经营方又腾退出
一处完整的院落,
准备打造新的文化空间。
活动推荐
重新开放后的白塔寺
还设置了夜间专场。
“白塔之夜”活动也定期举行,
电影放映会、白塔塔藏文物展、
京味儿相声、昆腔京韵元曲分享会、
妙音雅集民乐演出等
丰富的主题活动接连不断,
让地区焕发新生。
“白塔之夜”活动信息
可关注“北京白塔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