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4 19:39
5月24日,2025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举行。以“应用导向与要素协同”为主题,探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的新思路、新模式、新场景,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将启动首批7个“京娃”智能体的培育建设,包括以德润心“京小思”、养育师“京小宝”、培训师“京小师”、AI 学伴“京小学”、健康师“京小健”、课间一刻钟“京小壮”、教联体“京小帮”。
主旨论坛环节,北京数字教育中心运行保障部主任、人工智能应用推进专班负责人吕航做了主题为《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探索与实践》演讲,提出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双向赋能,以素养为先、育人为本,构建产学研多元合作机制,加强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与教学场景之间的双向促进和成果输出,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教育”的崭新未来。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樊磊的演讲主题是《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立足信息科技 落实AI赋能》。他说,人工智能教育是数智时代的“科学、人文、艺术、数字素养”,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跨学科课程是人工智能教育的最佳发力点,要打破课程专业壁垒、搭建赋能创新平台,以人工智能为主线统筹跨学科课程,全面体现人工智能教育目标,有效赋能全学科教学。
据悉,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发起,已连续举办十一年,成为教育政产学研用各方交流互动、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本届创新周将持续至5月29日,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跨学科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高等教育数字化、教育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等话题举行主旨论坛、平行论坛、主题工作坊、教育创新应用体验展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