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周北京今起面向公众开放,50余场展览带来艺术盛宴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金力维

2025-05-27 08:31 语音播报

文娱

5月27日,第九届画廊周北京迎来首个公众开放日。

自2017年创立以来,画廊周北京始终围绕着联动北京地区及海内外画廊及非营利机构的愿景呈现高品质的展览项目及艺术活动。本届画廊周北京继续以798·751园区为核心,联动CBD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北京保税艺术区等核心艺术区域,共迎来30家扎根北京地区的画廊和11家非营利机构参展,通过50余场展览、20余场社交活动及20余场专业论坛,全面激活城市艺术能量,扩大北京艺术生态的规模与影响力。

画廊周北京团队希望通过举办晚宴特别项目、论坛、艺术商店以及其他公众活动等多元内容,带动行业以及公众共同的参与,增强北京地区艺术行业的凝聚力。北京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总经理严明丹介绍,“第九届画廊周北京以机制升级为核心,通过邀请制与取消参展费,降低参与门槛,吸引更多年轻画廊与非营利机构加入,以激发城市的艺术活力。我们希望让更多公众在轻松参与中,真正走近艺术、感受艺术、融入艺术。”

作为“北京艺术季”的全新亮点,本届画廊周北京特别推出“艺术商店”项目,带来艺术家侯子超与胡尹萍的作品,以更开放、更轻盈的方式探索艺术在当代表达中的多重可能,既回应当下日益丰富的艺术消费需求,也激发公众与艺术之间更直接、更日常的互动关系。

在本届画廊周北京涵盖的50余场展览中,多元的展览类型和主题印证了丰富的视角正在重构艺术的新生态。从老牌艺术家琼·米切尔到80后的梅根·鲁尼,绘画的抽象性在与当代艺术的同步发展。麦勒画廊王兴伟个展“新作”及星空间仝天庆个展“大河”皆从本土的社会现实出发;由天线空间呈现的画廊周北京特别展览——王伊芙玲韬程与程心怡双人展“在影子与亮面之间”、户尔空间推出的尼古拉斯·格拉菲亚个展“蓝色变奏”和站台中国陈柏豪个展“深渊,迷雾,爱”,关注亲密关系中的主体性、身份政治、文化转译等问题。而在空白空间李姝睿个展“碧虚”、马刺画廊叶凌瀚个展“羿·一个人或两个人”中,艺术家更敏感于视觉经验的迭代问题,他们着力在媒介环境的极速变化中,探讨绘画如何容纳新经验。HdM画廊赵银鸥个展“余烬”、A26空间与亞紀畫廊共同推出的令咏个展“春遊”所展现的则是艺术家如何从个人生活和感性经验转化出视觉情镜。

随着近两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让艺术与科技的交叉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点,这也反映在第九届画廊周北京的展览现场。不论是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正在展出的“安妮卡·易:另一种进化”中艺术家对于生物化机器”概念的展现,还是现代汽车文化中心的VH AWARD 历届获奖作品展”中因迅速发展的技术对现状产生的反思,以及在798CUBE举办的国内首个以艺术、科学与科技维度展开探索的双年展“征候丨视界”,观众都可以亲自体验和观察艺术与科技在当下全球当代艺术实践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引发的反思。

相较个展,群展既可以呈现出集体性的面貌。本届画廊周北京期间的群展既有对时代的整体性回顾,也有对具体艺术话题和当下经验展开的探讨,以及标志着画廊空间和艺术家共同经历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特展。作为北京艺术生态中重要的机构,泰康美术馆和北京中间美术馆通过“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 1980s × 1990s”与“震荡不消磁——探测1990年以来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声音实践”展开了对特定时代艺术实践的回顾和梳理;X美术馆的双展联合“抽象的收藏303”“抽象重造——20位四十岁以下的艺术家”,分别从时间线索和国内外年轻艺术家的视角,探讨“抽象”在不同时代与文化语境中丰富的维度;为了纪念成立20周年,常青画廊(北京)以“时间知道艺术的答案”为题展出15位中外艺术家的作品。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