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30 13:56
5月28日,《2024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该报告由元保集团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联合编撰,中国保险学会担任学术指导单位。
保险跻身“榜二”
在消费者保险意识提升的背景下,保险配置方式和策略在过去一年又产生了新的变化。
《报告》显示,2024年,消费者的线上购险率比肩线下。2024年的线上购险率已从2023年的73%升至78%,线下购险率则从2023年的85%降至79%。未来两年,线上购险率有望超过线下。
另一大值得关注的信息点为,以“95后”为代表的20岁-30岁年轻群体,成为线上购险率较高客群。
从2024年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调整思路来看,选择在原产品基础上升级保障的消费者占比达60%,大幅超过新增购买保险的消费者占比。向“精细化配置”升级这一趋势表明,消费者更加注重优化现有保险产品结构,以满足不断升级的风险保障与财富管理需求。数据显示,有29%的消费者选择增加对储蓄型保险的投资。保险已成为继银行理财之后,第二大备受青睐的财富管理方式。
数智化“激活”普惠
随着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选择日趋理性,性价比成为购险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报告》显示,57%的消费者在购险时更关注性价比,而在愿意支付更高保费但需综合考量的消费者中,48%的消费者更关注产品本身的险种类型。这表明消费者选择保险时,已从单纯价格敏感转向对保障范围、理赔服务与价格平衡的综合考量。而普惠保险的核心理念正是通过“广覆盖+低门槛”实现这一价值,不过,其商业可持续性需依托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而互联网保险的快速渗透恰好为这一模式提供了规模化落地的路径支撑。
根据《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当前普惠保险的发展重点是提升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加大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群、特殊职业和新市民等特定群体的保障力度。
《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的线上购险率从70%提升至75%,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普惠人群正在通过互联网购买保险。
《指导意见》也提到,要提高普惠保险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线上承保理赔能力。
调研数据显示,已有40%的消费者开始使用智能化、个性化的保险推荐辅助工具来帮助自己做出更明智的消费决策。当前,AI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保险行业生态,尤其在理赔环节的智能化转型中展现出重要价值。从保险公司的理赔案例中可以发现,智能理赔系统通过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已实现从报案到赔付的全流程自动化。
驶向“万亿蓝海”
2024年,保险业呈现出了稳健上扬的良好态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达5.7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行业汇总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7%,行业总资产突破35.9万亿元,同比增速达19.86%。
数据增长的背后,消费者的保险意识正显著提升,在保险配置上的投入意愿正在增强。《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有近六成的家庭年保费支出超过8000元,较2023年实现显著增长。同时,有76%的消费者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调整保险配置,且保费预算将继续增加。
在各购险渠道中,互联网保险中介的接受度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迅速上升。相关渠道购险率跻身前二,数据显示,互联网保险中介的购险率在各线上渠道中的排名从2023年的第三位跃升至第二位,占比由24%大幅提升至44%。
保险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互联网保险市场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前7个月,互联网保险累计保费3663亿元,与2023年同期比较增长了15%。
在科技赋能与消费场景数字化的双重驱动下,互联网保险创新生态加速成型,从产品定制到服务闭环的全链路升级,正打开行业发展的空间。《报告》预测,未来五年互联网保险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校检:孙朝阳 张萌
审核:郝晶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