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手术室,很多患者的第一感受都是“太冷了”!作为手术室护士,今天就来为大家解开这个“冷知识”背后的科学智慧与人文温度!
Q1低温是对抗细菌的“隐形盾牌”
手术室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预防感染。《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严格规定,手术室室温要控制在21-25℃、湿度控制在30%-60%。手术室需严格保持无菌环境,低温可以降低细菌的活性降低手术感染风险。
Q2仪器设备需要“冷静”运行
手术室里的设备(如麻醉机、体外循环机)持续运行时会发热。如果室温过高,设备可能因过热“罢工”,甚至引发故障。保持低温环境,确保它们保持最佳状态运行,为手术保驾护航。
Q3医护需要“冷静”工作
一台复杂手术可能持续数小时,医护人员需全程穿着厚重的无菌手术衣、多层手套和防护装备。如果室温过高,汗水不仅会浸湿衣物,还可能会污染无菌区域。低温环境能帮助医护人员保持清醒和专注,更让他们在紧张的操作中“稳如磐石”。
护理应对措施:守护患者安全
升温设备
术中使用恒温毯、暖风机,及时加盖保温被,术后第一时间用温暖的毛毯包裹。
液体加热
对术中所需的静脉液体提前预热,避免低温液体导致患者失温。
人文关怀
手术前一天,我们会通过细致的术前访视,告知患者,让患者充分做好心理准备。手术全程对患者进行疏导,避免紧张和焦虑。手术后,轻声唤醒患者并给予鼓励。
手术室 虽“冷”,但是手术室的温度远比你想象的更温暖。这份“冷”背后,有我们对患者健康的暖心守护,也凝聚着医护团队的关心与爱心。你不是独自面对手术,我们一直都在!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