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31 12:24
“我想当航天员,飞向太空。”“我想当白衣天使,治愈患者。”“我想有个美丽的花园。”……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综合行政楼10层的小会议厅里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脸上洋溢着阳光——他们都是妈妈在抗癌过程中出生的“奇迹宝宝”。如今,他们相聚在一起,共迎“六一”国际儿童节。
射五毒、做手工、读绘本、观看魔术表演……互动区里,孩子们尽情玩耍。7岁的玥玥正带着5岁的弟弟浩浩,排队等候志愿者阿姨给他们“画额”。给孩子们在额头上画“王”字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但玥玥不想做“小老虎”,“能给我画上我喜欢的冰蓝色吗?我想当爱莎公主。”
妈妈陈女士在一旁笑望着姐弟俩,目光里全是爱意。“我觉得现在特别幸福。”2015年,陈女士确诊子宫内膜癌,辗转求医的过程中屡受打击,“各大医院都建议我切除器官以治愈疾病。”对于特别渴望成为母亲的陈女士来说,这几乎是不可接受的方案。几近梦碎之际,她来到北大人民医院。
北大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六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拮抗雌激素-降压-降糖-降脂”治疗新模式,可使子宫内膜癌完全缓解率超90%。他们打破“保命即放弃生育”的传统认知,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为患者提供从治疗到康复的全周期管理,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全力守护女性生育力。
经过医患数年的共同努力,陈女士先后诞下玥玥和浩浩,终于圆了当妈妈的梦。“当玥玥和我说,‘妈妈,我在你肚子里的时候就认识你、喜欢你了。’那一刻,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说着,陈女士湿了眼眶。
陈女士的经历只是一个缩影。在人民医院肿瘤保留生育功能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至今已有100名“奇迹宝宝”诞生。
“医学的终极目标不仅是延长生存期,更要让患者有质量地生活。”王建六说,肿瘤保留生育功能之路漫漫,如何推动政策保障与技术普惠,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