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家风|朱淑英:父亲的这句话伴我成长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朱淑英

2025-06-04 14:16


我们家兄弟姐妹四人,都早已成家立业。虽没有一个家庭是大富大贵、锦衣玉食的出彩儿,但家家的小日子过得也都平凡朴实、和睦宁静。做事要踏实、做人要老实是我们家的家风,“不做昧心之事,不取不义之财”是父亲常常在我们耳旁叮嘱的一句话。

生长在部队大院,我们是大院孩子里出名的“淘气包”。父母在管教我们的问题上没少下功夫,但我们还是常常在父母不在家时闹翻天,父母在家时静悄悄。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永远是板着脸,神情威严,表情严肃。只要是我们看到他,总是躲他远远的,就像是“老鼠遇见猫”。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国民经济收入较低、生活物资较为匮乏的年代。城市居民的粮油和副食都要严格定点定量,男人每人每月28斤,女人每人每月25斤,学生和孩子的定量还会再少些。我们家共有八口人,四个大人和四个孩子(姥姥、姥爷户口在农村)。我们家的情况是粮食月月都不够,月月还需到亲戚朋友家借粮票。

一次,大哥到粮店领完粮票,回家一清点粮票,发现多了十五斤面票。十五斤面票对于我们这个生活困难的家庭来说多重要呀!大哥沾沾自喜,自以为“立了一大功”。晚上,大哥高兴地把粮票交到父亲手中,还没忘了替自己美言几句。

“啪”,在大哥还没明白过来时,父亲的巴掌打了下来,脸上顿时被印上了“五指山红”。父亲严厉地说:“为什么要占公家的便宜?这跟抢偷一样,你这是在犯罪。”父亲的脸由红变白,吓得我们几个孩子一动不动地傻傻地站在屋子一角。

父亲大吼:“从小我就教育你们,别人的东西不能动,做人不能做昧心事,不能取不义之财。什么事不能光想自己合适就行了,还要替别人多想想,那个发错粮票的人肯定会很着急。”父亲越说越激动,发白的脸也成了酱紫色。妹妹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妈妈走过来,抱起妹妹,摸了摸大哥被打红的脸,心疼地说:“这么惊天动地的,孩子知道错了,明天就让老大把多的粮票还给粮店去。”父亲点了点头,见我们都在屋角吓得发蒙,声音渐渐地小了下来,说:“我这是在教育孩子,他们以后的路还很长,走歪了,就很难改过来。‘子不教,父之过’,我说的这些他们可能现在不理解,长大后会明白的。”

当天我们被父亲教育到很晚才入睡,他的一句话牢牢地印记在我的脑海中:“不做昧心之事,不取不义之财”。这句话伴随着我一路成长,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历经了许多地方。

我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成为了一名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我工作的部门每年都有许多项目资金。如:公益项目资金、创业项目资金、市财政项目扶持资金。每当看到乡亲们一张张纯朴、勤劳的脸,一张张充满期待、渴望的脸,我都会感到做好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我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他们早日拿到项目资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每年年初是项目资金申报工作时间,收到的申报项目材料很多。各乡镇申报材料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我反复沟通,指出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把关和审核等等,完成一系列复杂繁琐程序,这个时间也是最辛苦和忙碌的。

一天晚上,办公室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是一名基层干部,她说:“明天要去市里开会,想给你带些土特产。”我说:“心意我领了,你来找我,我欢迎,我们一起谈谈工作。要是带东西来我可不欢迎了。”她说:“今年的项目申报你没少为我们操心,调整、修改,帮我们顺利通过,为乡亲们办了好事、实事,这是大家对你的感谢。”我说:“这是我的工作职责,是我们本职该做的,真谈不上什么感谢,要感谢就应该感谢党、感谢政府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政策和这么多的资金。”在我的一再坚持下,这位基层干部也就不再说了。

“贪心无边海嫌窄,心底无私天地宽”。有时候金钱和物质会给我们带来荣耀和享受,它让我们拥有财富,满足需求。有时候金钱和物质会给我们带来堕落和毁灭,它让我们充满悔恨,留下永远的遗憾。金钱和物质是把“双刃剑”,在充满诱惑的道路上,如何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关键。好的家风早已深深融化在我的血液和心灵之中,让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永远牢记父亲“不做昧心之事,不取不义之财”这句话,它是我人生的“方向盘”。

家风征文活动

编辑:周唯立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