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城区法源寺街区南半截胡同21号院迎来崭新面貌,北京宣房大德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宣房大德公司”)首个自主经营项目“大德书院”正式亮相。这处集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为老城街区空间运营探索新路径,也为居民和游客带来全新文化体验。
文创秘境:胡同里的艺术“万花筒”
踏入大德书院,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文创展售区陈列着宣房大德公司与街区商户、潮流艺术家合作推出的法源寺主题文创、非遗手作等独家产品。
5月的阳光透过书院格子窗,在展柜里的非遗手作上跳跃——以法源寺历史建筑为灵感设计的书签,细腻刻画着古寺的飞檐斗拱;充满胡同元素的明信片,用色彩与线条勾勒出老城的烟火日常;精美的非遗手工艺品,更是凝聚着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引得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挑选。
游客何女士捧着印有法源寺全景的布面笔记本,眼中满是惊喜:“4月份的时候来这儿看丁香,花瓣落在古寺红墙上特别美,没想到今天能把这景色‘夹’进本子里。”
书香角落:老城居民的静谧港湾
穿过文创展售区,便是宽敞明亮的共享阅读区。书架上整齐摆放着涵盖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书籍,桌椅错落有致地分布,为街区居民、附近学生等提供了安静的阅读、自习空间。记者走访时正值下午3时,10余位读者在此伏案学习或阅读。阳光透过三扇朝南的仿古木窗倾洒而入,在《北京胡同史话》《中国传统艺术鉴赏》等书籍的封面上镀上金边。“以前想找个安静看书的地方不容易,现在有了大德书院,步行5分钟就能到。”家住附近的万女士告诉记者,作为老住户,大德书院已经成了她每天的“文化打卡地”。
“自开业以来,共享阅读区日均人流量达50余人次,周末峰值突破150人次。”大德书院相关负责人张爽告诉记者,书架选书结合大数据分析,优先配置老城文化研究、青少年读物等热门类别,并设置“读者荐书角”,根据居民需求动态更新藏书。
“大德书院是我们探索市场开拓、创新运营模式的重要尝试。”张爽介绍,“我们致力于将其打造成集阅读分享、特色文创产品展示售卖、非遗体验空间、“小哥驿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通过自营模式打造大德公司的自主品牌。这里不仅是文化产品的展示窗口,更是传承胡同记忆、促进文化交流的平台。”
“您闻闻,这是新到的线装书油墨香。”张爽翻开一本《法源寺志》,书页间夹着书院特制的丁香书签,“我们想做的不是‘高冷’的文化空间,而是让老城居民能推门进来喝杯茶、看本书,让游客带走一片‘能触摸的历史’。”张爽表示,未来,大德书院还将持续深化文化与创意的融合,不断创新和完善运营内容。计划不定期举办传统手工艺非遗体验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街区文化生活;同时设置“小哥驿站”、免费阅读空间,提升街区服务品质,展现人文关怀,提供有温度的服务,为老城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书院档案
地址:西城区法源寺街区南半截胡同21号院
营业时间:每周二至周日10:00-18:00
这里不是被玻璃罩起的文化“标本”
而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胡同”
欢迎来大德书院
一同感受胡同与老街区的独特魅力
让老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字:任钗宁
图片:大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