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最高检出手!量化生态损害为鳌太线“护草”
北京晚报 | 记者 辛音

2025-06-05 17:37

锐评

陕西某旅行社为谋取不当利益,在网络发布广告信息并有偿提供车辆、向导、野外餐食等服务,长时间、大范围、持续性组织人员穿越鳌太线,破坏了秦岭生态环境,被依法判令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11.5万元。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这起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敲响禁止“鳌太穿越”的警钟,再一次为旅行行业和驴友圈子划定不可触碰的生态资源保护红线。

作为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其核心保护区更是大熊猫、朱鹮等上千种珍稀物种的栖息繁衍地。鳌太线是连接秦岭鳌山与太白山的山脊线路,因气候复杂多变、动植物种类繁多,其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对维持秦岭整体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许多户外探险者以穿越鳌太线为“”,不惜踩踏脆弱的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严重破坏了核心保护区生态系统完整性。检察机关委托的动物学、植物学领域专家评估发现,驴友在穿越行进中对植被的踩踏、林木的折损,不仅降低了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还侵扰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衍进程。

私自穿越鳌太线已是对生态平衡的重创,旅行社有组织地策划、宣传、招揽游客体验“鳌太穿越”,更是将小范围的局部创伤升级为规模化的生态破坏。据报道,涉事旅行社不仅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活动信息,开展非法穿越、登山活动,还会提供生火做饭等明显损害生态环境的服务。《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核心保护区不得进行与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无关的活动,组织者在景区游览线路以外或没有道路通行的区域组织开展穿越、登山活动,应事先依法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备案。涉事旅行社长时间、大范围、持续性组织人员穿越鳌太线,毫无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也是对法律的公然挑衅。

万千物种的生命摇篮不容踩踏,青山绿水的秦岭景区不容糟践。检察机关对涉事旅行社提起公益诉讼并推动判决落地,既是让破坏者为生态损害买单,也是对整个行业形成震慑——任何妄图以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的严厉追责。值得一提的是,11.5万元生态环境修复费的计算,综合考量了秦岭核心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难易的程度,穿越次数、人数及该公司所获利益、过错程度等因素,通过司法手段量化生态损害具体责任,体现了判决的精准性和权威性。判决为同类案件的责任认定提供了参照,且彰显了“环境有价、损害必赔”的法治威严。

探险愿望不是损害生态多样性的借口,商业算计休想破坏自然存续的根基。用法治利刃为秦岭“守绿”,为鳌太线“护草”,就是筑牢大自然的司法保护屏障、织密生态安全的法治防护网。


编辑:辛音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