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树立威信。大胆干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和价值所在。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关怀、爱护广大基层干部,设身处地为其创造更好条件、减少更多负担,给予更多支持,助力其在基层治理中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以实干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
让基层干部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中大胆干事、树立威信。基层工作本就千头万绪,基层干部很不容易。一些地方和部门习惯以“属地管理”为由,把本属自身职责范围内的、风险大的、棘手的工作转嫁给基层,导致基层出现“能力有限,责任无限”的错位,许多基层干部不堪重负。职责不清、边界不明和不必要的负重前行,往往会影响基层干部干事的心态和状态、制约基层干部干事的速度和力度。要明确基层职责事项清单,通过明晰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理顺职责关系,厘清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让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循,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要强化基层赋能资源保障,精简优化各项工作的流程和环节,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基层,赋予基层干部与其职责范围相匹配的职权,让基层干部有资源、有力量干事做事,多让“好事”由他们去做、“好人”由他们去当。
让基层干部在提升本领、精湛业务中大胆干事、树立威信。面对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提升基层干部综合能力至关重要。要搞好干部教育培训。紧盯基层干部能力素质短板和现实工作需要,积极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培训方式,整合党校、高校及各类专业培训机构资源,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和干部特点,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推动培训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聚焦社会治理、数字化办公等热点领域,邀请行业专家讲解前沿理论,安排业务骨干分享实战经验做法,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要搭建多元交流学习平台。选派有潜力的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到矛盾最突出、问题最复杂的地方,多接几回“烫手的山芋”,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帮助基层干部成为熟悉政策法规、精通业务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切实用“苦干实干精干”塑造形象、树立威信、维护尊严,赢得群众认可。
让基层干部在感受关爱、甘于奉献中大胆干事、树立威信。精神激励,是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热情、提升职业素养的内在动力。广阔的上升空间,是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关键。广大基层干部长期扎根基层一线,零距离接触群众,工作任务重、生活压力大、待遇保障低、上升路径窄。要突出基层导向选拔使用干部,大力提拔重用扎根基层、踏实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尤其是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中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对工作不在状态、不能胜任现职的及时调整,让基层优秀干部有平台、有空间、有盼头、有奔头。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者提供舞台。选树培养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优秀干部,在评选各类先模人物时适当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激励更多的优秀干部到基层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甘于奉献。
基层既是矛盾问题的交汇点,更是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基层干部能否做到大胆干事、树立威信,既靠组织支持,也靠个人努力。只有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双向奔赴”中既注重吮足精神食粮、强化业务知识储备,也注重提升干事能力本领、强化服务群众意识,才能以过硬的作风担当起引领发展的历史重任,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落实到行动中,用真情实干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