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世纪50年代,北京城里先后出现过两座最为豪华、壮丽的皇家寺庙:一座是位于西长安街北侧的大兴隆寺;一座是位于东大市街西北的大隆福寺。
公元1448年即明正统十三年,英宗朱祁镇应宦官王振之请,拨帑金数十万,命太监尚义、工部右侍郎王永和、内官黎贤、主事蒯祥分别管事,在元代庆寿寺的基础上建大兴隆寺,历时九个月,“壮丽甲于京都诸寺”,“树牌楼,号第一丛林”。
公元1452年即明景泰三年,景帝朱祁钰应宦官兴安之请,费数十万(金),以太监尚义、陈祥、陈谨、工部左侍郎赵荣董之,在元代东崇国寺的基础上建大隆福寺,四年三月落成,规模之宏大、建筑建筑之雄伟、装潢之华丽,大大超过了大兴隆寺。庙门外,也树起了“第一丛林”牌楼。
太监兴安对大隆福寺的修建起了决定性作用。兴安虽然也是宦官,甚至比王振还“佞佛”,但他倒不像王振那样坏。兴安(1389-1459)是安南人。永乐初年,张辅征交阯,带回一些男孩子,选为阉童,兴安、阮安、金英等都在其中。正统元年,明英宗即位,兴安和司礼监太监金英都很受宠信重用。后来金英犯赃罪,按律应处死,被皇帝开恩,免除死罪,永不任用。而兴安,史书称他“有廉操”。
土木之变,英宗被俘,消息传至北京,朝中一片慌乱。侍读徐珵主张迁都,遭到于谦驳斥,兴安站在于谦一边,反对迁都。朱祁钰后来即皇帝位,是为景帝。瓦剌兵进犯京城,兴安奉命协助于谦总理军务,保卫京城。于谦病了,他奉命与舒良一道去探望。有人对景帝信任于谦颇有微词,兴安站出来说道:“为国分忧如于公者,宁有二人?”
对大臣,兴安也有狐假虎威、声色俱厉的时候,比如在易立太子的事情上。
当初孙太后让朱祁钰监国,并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立为太子。朱祁钰当了皇帝之后,遥尊还在瓦剌当俘虏的朱祁镇为太上皇。一年之后,瓦剌把朱祁镇送回了京城。朱祁钰把这位太上皇哥哥软禁在了小南城(今南池子以东)。接着,朱祁钰便想将太子换成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他一个劲儿地收买大臣,可是大臣们谁都不提这事。这时候,一个犯下重大罪恶的广西土官来到京城,想通过讨好景帝以逃脱惩罚。有人给他出主意:上疏景帝,请改立太子。景帝见到他的奏疏后大喜,命大臣们合议后回奏。大臣们很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兴安厉声对大臣们说:“易储的事今天必须定下来,不能模棱两可!谁不同意,可以不署名嘛。”不署名,就意味着得罪皇上,于是大臣们只好回奏:支持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三年(1452)五月,朱祁钰以众大臣一致赞同为由,将太子改成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大臣们私下都认为:兴安是这件事的主要运作者。一个月以后的景泰三年六月,大隆福寺动工了。显然,这是朱祁钰对兴安的奖赏和回报。
大隆福寺建成后,兴安请景帝去主持庆成大典,朱祁钰已经同意了,不料遭到国子监太学生杨浩上疏谏止,说:陛下不是要求我们读孔孟圣贤之书吗,您怎么去拜夷狄之鬼呢。礼部官员章纶也说:“以万乘之君,临非圣之地,史官书之,传之万世,实累圣德。”朱祁钰不得已,取消了临幸,只号召京城百姓去参观、助兴。
景泰四年十一月,亦即大隆福寺建成八个月之后,太子朱见济夭折了。山西巡抚都御史朱鉴说:隆福寺建在这个地方有害风水。景帝于是下令:把寺庙的正门关闭,永远不要开;钟鼓楼的钟鼓不许敲。寺门外的“第一丛林”牌楼也被拆掉了。
景泰七年(1456)正月丁亥(十七),大隆福寺发生一起“恐袭”事件。《天府广记》对这起事件也有记载,但时间不同,说是发生在景泰七年五月的大隆福寺修佛会上。那天,隆福寺大殿里僧俗云集,香烟缭绕,钟磬齐鸣。突然,一个“西番回回”手持利斧闯进佛堂,逢人就砍。两个僧人瞬间倒在血泊之中,另有四人受伤,大殿里的人们吓得四处奔逃。“西番回回”意犹未尽,抡起斧头将门窗家具乱砸乱砍,之后,还放了一把火。据明实录记载,这个“西番回回”名叫“速来蛮”。听其名,好像是西亚人。他被捕之后,有司讯问他的作案动机,他说,转轮藏中有三四个人像雕塑,“眉棱鼻梁,是我国人”,“嗟同类苦辛,恨僧匠讥诮,因仇杀之”。杀人偿命,“速来蛮”被处以死刑。
一年以后的正月十七凌晨,趁朱祁钰病重,石亨、徐有贞等人摸着黑把朱祁镇从小南城接回紫禁城,重新扶他登上了皇位。朱祁镇复辟了,朱祁钰死了。朱祁钰所倚重的于谦等大臣、朱祁钰身边的许多太监被杀。年近七旬的兴安被夺职,朱祁镇饶了他一命。此后,大隆福寺的香火再也旺盛不起来了。
清朝雍正元年(1723),世宗胤禛“乃弘施资财,庀材召匠,再造山门,重起宝坊。前后五殿,东西两庑,咸葺旧为新,饰以彩绘”,重修之后的隆福寺殿宇辉煌,佛像庄严,回归了皇家寺院的本来地位。乾隆年间,隆福寺被划为雍和宫的下院,成了北京城里的“顶流”寺庙之一。
1901年,一个喇嘛不慎打翻了油灯,引起了熊熊大火。一夕之间,慈天广厦、天王殿、钟鼓楼化为灰烬。寺庙虽然残破了,但依托寺庙而形成的庙会却依然是京城规模最大、货物种类最多的庙会之一,这情景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1952年初,北京首个大型摊贩市场“东四人民市场”在隆福寺庙内成立。
(下图:精美绝伦的隆福寺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