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党的“立身之本”,关乎人心向背与事业兴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净化器”,而“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则是激活这一“净化器”的“动力源”。好作风是管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唯有“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方能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落地生根,成为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的“压舱石”。
在学习教育上带头,以“理论清醒”铸就“行动自觉”。作风问题本质是信仰问题,理论学习是作风建设的“定盘星”,关键少数需以“深学细悟”破除“一知半解”,以“知行合一”打破“学用脱节”,方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在兰考治沙的475天里,焦裕禄将《毛泽东选集》视为“精神食粮”,常在风沙中、病榻前研读,写下数十万字治沙笔记,提出“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将理论转化为治沙行动,留下《兰考人民多奇志》的治沙“方法论”。当前,关键少数需带头原原本本学,将八项规定精神与党章党规贯通研读,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联系实际学,结合分管领域查摆作风短板;以上率下学,通过基层宣讲、专题党课带动全员参与。唯有如此,方能避免“学习一阵风、教育走过场”,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用”的转变。
在深查问题上带路,以“刀刃向内”破除“作风积弊”。作风问题具有隐蔽性、反复性,关键少数需以“刮骨疗毒”的勇气直面矛盾,以“靶向治疗”的精准深挖病灶,才能以“关键一招”激活“全局一盘棋”。在政和县,廖俊波坚持“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用脚步丈量民情,为推进园区建设,他连续48小时驻守工地协调拆迁。针对干部中存在的“慵懒散”现象,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带着问题下村、带着答案回城”,并建立“问题清单销号制”。当前,在深查问题上,关键少数要带好头,带头查思想根源,是否存在“官本位”思想作祟;查制度漏洞,排查“三公经费”管理、会议文件审批等环节;查责任落实,追查“只表态不落实”“层层空转”等问题。唯有以“显微镜”查病灶、以“手术刀”去顽疾,方能避免“查而不改、改而不实”。
在整改问题上带风,以“久久为功”涵养“作风新风”。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关键少数需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方能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规范一类问题”的跨越。在东山岛,谷文昌针对“干部下乡吃派饭”易滋生特权思想的问题,立下不准吃请、不准收礼、不准特殊化的“三不准”铁规。他带头啃窝头、睡地铺,带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将“死亡之海”变为“绿色长城”。其去世后,当地百姓“先祭谷公,后拜祖宗”的习俗,正是对其作风整改成效的最好诠释。当前,在整改问题上关键少数要带好头,带头立行立改,对“文山会海反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即查即改;专项整治,针对“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公款吃喝”等开展集中攻坚;长效治理,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公务接待公示等制度。唯有以“制度笼子”管住“任性权力”,方能避免“整改一阵风、问题再反弹”。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领导干部唯有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以“作风之变”引领“发展之变”,方能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伟力,让新风正气成为新时代最鲜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