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不只是皮肤的困扰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覆盖银白色鳞屑,可伴随瘙痒、疼痛甚至关节肿痛(银屑病关节炎)。全球约1%-3%的人口受其影响,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47%,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银屑病的疾病负担远超皮肤病变本身。患者常因皮损外观遭受心理压力,抑郁和焦虑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更严峻的是,约30%的银屑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50%以上存在超重或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风险显著升高。银屑病不仅是皮肤病,更是一种系统性炎症性疾病。
危险因素:当银屑病遇上代谢紊乱
银屑病的发病与遗传、免疫异常和环境因素(如感染、压力)相关,但近年研究揭示,代谢紊乱是其重要的“幕后推手”。
·肥胖与脂肪因子失衡
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库,更是炎症因子的“生产基地”。肥胖患者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促炎)增加、脂联素(抗炎)减少,加剧全身慢性炎症。研究显示,BMI每增加1kg/m²,银屑病风险上升9%;肥胖患者银屑病严重程度更高,治疗反应更差。
·代谢综合征的恶性循环
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患者中,银屑病患病率高达40%。两者共享炎症通路(如TNF-α、IL-17),形成“炎症-代谢”恶性循环。银屑病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5-2倍,高脂血症风险升高40%。
·肠道菌群与脂代谢异常
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短链脂肪酸生成减少,导致肠道屏障破坏、脂代谢紊乱,进一步放大炎症反应。
干预策略:打破“炎症-代谢”闭环
银屑病的治疗需兼顾皮肤与代谢管理,实现“双管齐下”。
·生活方式干预
减重:体重下降5%-10%可显著改善皮损,甚至减少药物用量。推荐低升糖指数饮食(如地中海饮食)结合每周15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
限酒戒烟:酒精和尼古丁均加重炎症和胰岛素抵抗。
·代谢共病的早期筛查
所有银屑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及腰围,尤其关注腹部脂肪堆积。
·治疗选择的代谢考量
传统药物如环孢素可能加重高血压、高血脂,需谨慎使用;生物制剂(如IL-17/23抑制剂)在控制皮损的同时,可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优先选择GLP-1受体激动剂,兼具降糖、减重和抗炎作用。
·多学科协作模式
建立皮肤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联合诊疗模式,为银屑病合并代谢紊乱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
未来展望:从机制到精准干预
随着研究深入,银屑病与代谢紊乱的分子关联逐渐清晰。靶向肠道菌群调节、脂肪因子通路(如脂联素激动剂)或成为新方向。人工智能辅助的跨组学分析(基因组、代谢组、微生物组)有望实现风险预测和精准治疗。
银屑病与代谢紊乱的“相爱相杀”,警示我们以整体视角管理疾病。控制体重、改善代谢不仅是预防策略,更是治疗的一部分——皮肤健康,始于代谢平衡。
专病门诊
北京世纪坛医院皮肤科设立了银屑病专病门诊,擅长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物制剂、光疗等手段治疗银屑病。
来源:皮肤性病科
作者:王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