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1 13:58
商务印书馆礼堂内群贤毕至,“二十世纪的思想基调:《尼采著作全集》《梅洛-庞蒂文集》出版座谈会” 日前在此举行。会议以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图书馆馆长孙周兴主编的《尼采著作全集》以及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人文学部副主任杨大春主编的《梅洛-庞蒂文集》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哲学界顶尖学者参会对两套译丛的学术价值、翻译方法论及二十世纪思想脉络展开深入研讨。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顾青在致辞中表示,两套译丛是商务印书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宗旨的当代实践。他详细介绍了《尼采著作全集》(14 卷,已出 7 卷)的学术价值:以国际公认的科利版为底本,还原手稿原貌并优化注释,填补了中文世界尼采研究依赖零散译本的空白,为哲学、文学、文化研究提供了与国际对话的权威文本。而《梅洛-庞蒂文集》(18 卷,已出 13 卷)作为中国首次系统译介现象学、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梅洛-庞蒂的成果,因其对身体哲学、知觉理论等的深刻阐释,成为理解 20 世纪欧陆哲学转折的关键窗口。
《尼采著作全集》主编孙周兴教授以“翻译是一场苦役”为切入点,回顾了与商务印书馆原总编辑陈小文的合作渊源。他透露,最初因抗拒尼采“野蛮而诗意”的文风而拒绝翻译,却在陈小文的“忽悠”下开启长达数十年的工程。孙周兴强调,该全集以科利版为基础,充分顾及了注释、编码、人名索引等体例,解决了阅读与研究的便利性问题。
《梅洛-庞蒂文集》主编杨大春教授则分享了翻译过程中的“痛与乐”。他指出,梅洛-庞蒂哲学融合现象学、存在主义与结构主义,文本风格晦涩且多为遗稿,翻译难度极高。文集作者汇聚40后至90后学者,历时10余年完成,既呈现梅洛-庞蒂思想全貌,又保留动态增补空间。
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两位学者的开创性工作以及两套文集的翻译和出版在推动中国相关人文学术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肯定了尼采和梅洛-庞蒂思想在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专家们普遍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高质量的学术翻译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高度评价了商务印书馆长期以来在人文学术经典移译工作上的卓越成果。
最后,孙周兴在总结发言中重申,翻译不是终点,而是思想的起点,他期待《尼采著作全集》成为未来哲学的孵化器。杨大春则希望《梅洛-庞蒂文集》激发学界对“当代性”的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