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自6月12日起,北京市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联合推出“胜利烽火映山河 请听档案说——京津冀兰台读档活动”。由京津冀三地档案馆工作人员分别介绍本馆的抗战档案及背后的故事,以“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推出60集系列微视频,在三地新闻媒体、各馆新媒体平台播出,大力弘扬抗战精神。今天推出第1集:北京市档案馆《江桥抗战后北平各界对马占山的支援》。
江桥抗战是1931年11月,马占山将军率领黑龙江军民在省会齐齐哈尔抗击日军的反侵略民族自卫战争。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军队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
北平各界同仇敌忾,通过声援、舆论支持和募捐筹款等方式,表达对抗日志士的支持和守土卫国的决心。
这一件档案是1931年11月17日《平津学术团体对日联合会抄送该会与马占山来往电报》。档案中记载,11月14日,平津学术团体对日联合会致电马占山,表示“暴日进逼黑省,我公竭力支持,孤军苦战,保卫疆土。凡属国民无不钦感,尚祈努力守御以竟全功,不胜企祷。”次日,马在电报中回复,“占山忝属军人,尤其责无旁贷,苟一息之尚存,岂虑孤军之苦战”,表达了抗战的决心。
为了支援黑龙江抗战,北平各界纷纷为抗日将士募集善款。这是一份1931年11月18日《清华大学教职员公会对日委员会关于一致声援马占山致北平大学工学院的函》。其中收录了发给马占山及南京国民政府的两份电报。在电报中,他们表示,马占山及全体将士“拒敌守土,不屈不挠,神勇精忠,举国同钦”。为表慰劳,教职会特地捐薪千元。期望国民政府立即“派军汇饷,火速援应。”马占山及全体将士孤军奋斗,足为举国楷模,号召北平大学工学院一致声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相继侵占辽、吉两省的主要城市,并图谋进犯黑龙江省,马占山将军临危受命,率领黑龙江爱国军民积极应战。江桥抗战的消息传到北平后,很多高校纷纷举行各种抗日活动,这里面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在那一时期,清华大学就发挥了积极作用。当教职员公会对日委员会向马占山将军汇出捐款之时,清华学生抗日会也发起了募捐活动, 1931年12月25日的《校刊》就公布了慰劳黑龙江省抗战将士的捐款清册,其中详细记录了所有捐款师生员工的姓名和捐款额。
档案记载,北平大学工学院在收到清华大学的来函后,很快也发出了募捐慰劳马占山及诸将士的启事。内文中说,“当此雪地冰天,前方爱国将士断头折臂,努力为国家争存亡之际,吾辈身在后方,未能先期赴国难,自当各尽职责,以表救国之意”。
北平师范大学师生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热潮中表现也十分活跃,组织了北平师范大学抗日救国会等抗日团体,广泛开展各种抗日活动。北平师范大学抗日救国会还出版了《抗日周刊》,分析抗战,进行抗日宣传。
北平各界的全力支持,给了马占山抗战到底的动力。虽然江桥抗战以失败告终,马占山将军率领黑龙江军政两署退往海伦,但江桥抗战唤起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必将永载史册。
读档人:北京市档案馆展览陈列处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