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殆尽的东郊深沟村广惠寺
——缅(明)程侍郎敏政深深的北京情愫
李忠义
北京四惠桥西南隅,北京东站东北端,傍依通惠河南岸的古村落名“深沟村”。深沟村标识牌置于北京东站票房对面。据(明)大学士、礼部右侍郎程敏政撰《勅赐广惠寺记》,深沟村有座建于明成化丁酉年(1477年)的古刹——广惠寺。距今已有538年历史。遗憾的是,由于倾圮较早,加上深沟村的拆迁腾退,这里的广惠寺渐渐地被后人遗忘了,连广惠寺的遗址究竟在哪儿,也很难寻其踪了。欣慰的是,尚有程侍郎撰《敕赐广惠寺记》留存于世。
程敏政《篁墩文集》(上海古籍四库全书影印本)卷18《勅赐广惠寺记》记载:“崇文关之东十里而近曰深沟,实都城孔道,凡中外官僚之出入与计偕之士、输贡之吏、兵民之漕挽、商旅之走集,往来之所必经。顾其地卑下,霖暑不时,则泥淖转甚,行者苦之。道傍古刹曰观音庵,莫知所从起。天顺初,有释宗喜来,葺茅居之。浚井以济渴,服衲茹澹,节缩其所有,则具畚锸以崇其基,施衣钵而易可食之田,余二十年矣。司礼太监黄公、司设太监覃公常奉诏有事于外,过焉,相与健其志而悯其成之艰也,乃各捐金相之。拓其地,宏其规,鸠工庀材,而遣人董其役。中为大雄殿八楹,后为大士殿八楹,左右为伽蓝祖师之堂十有六楹,前为天王殿八楹。钟鼓楼各四楹,在中门之外。方丈八十楹,分峙于西东。巍然晕飞,烂然绮错。辅之长廊,缭以大墉,为山门三,为石梁二。凡位像之设、经幢之饰、香灯之供,法所宜有者咸备罔缺,不踰时而得伟观于荒墟灌莽之间,困者有憩,渴者有饮,祝圣厘而祷丰岁者有归。其缮之精、成之亟,视出于公者,反有所弗逮。盖民之宜佛如此。于是覃公具其事以闻。宪宗皇帝可知,赐名广惠寺,俾宗喜为住持。又以释宏义为僧録司右觉义兼住持,实成化丁酉春二月八日也。……黄公名赐,延平人,终于西京守备。覃公名文,广右人,今掌御药房兼惜薪司,仍督上林苑及南海子,为国老成,委任益隆。宗喜尝居西山崇化寺,有戒行。而惠清淳谨,能继其业,图昭其师于四方,事得附书。”(有节略)
程敏政(1445-1499),字克勤,兵部尚书程信之子,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之婿。程敏政官籍徽州休宁,正统十年(1445)出生于顺天河间,成化二年进士,赐榜眼,累官礼部右侍郎。弘治十二年(1499)陷“科场鬻题案,下诏狱”,出狱后四日背痈发作而卒,诏赠礼部尚书,赐葬徽州休宁县车田村。人称程敏政为“程侍郎”。
程敏政所撰六百余字“敕赐广惠寺记”,一目了然告诉后人广惠寺位于东郊深沟村;兴建缘起于“释宗喜葺茅居之,具畚锸以崇其基二十余年”的故事;详述了深沟村广惠寺的建筑格局及其雕梁画栋的巍然壮丽;明宪宗皇帝赐名广惠寺,俾宗喜为住持的史实;还简介了为广惠寺兴建捐金者黄公、覃公的生平事略。是一篇难得的寺观记。
光绪《顺天府志》卷17记载:“广惠寺,在东便门外。旧有刹曰观音庵,莫知所从起。明天顺初,有释宗喜来葺茅居之,浚井以济人渴,节缩所有,时时修之,二十年矣。成化丁酉,司礼太监黄赐,司设太监覃文,各捐金,拓地鸠工庀材,建大雄殿,后为大士殿,左、右为伽蓝祖师之堂,前为天王殿,钟、鼓楼,辅以长廊,绕以大墉,为山门三,为石梁二,事闻,赐名广惠寺。据程敏政碑。”
据《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记载:深沟村位于南磨房乡北部,距乡政府驻地东北偏北2.4公里。东与百子湾毗邻,西北界八王坟村,西南接东郊车站,北邻鹅沟村。因该地有一条自西向东自然冲刷形成的深沟而得名。
乙未(2015年)仲夏小暑晨,笔者来到深沟村。走访了久居当村年长的孙先生、宋先生、吕先生等老人。从他们口述得知:大庙(寺名均说不清楚了,应即是广惠寺)位于深沟村最东边。新中国成立初尚存二进大殿,有佛像,有古井一口,水质口感略逊于村西头一座小庙的古井。大庙(广惠寺)座南朝北,门前即是从东便门通往高碑店的土道。村东头与水南庄毗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庙残存的大殿成为深沟村生产大队的队部,后为队办企业占用。九十年代后在原址建设北京朝阳新艺印刷有限公司。现深沟村古村落面貌几乎荡然无存,被某单位围上蓝色围挡,正在开发中。深沟村广惠寺的遗址,大约位于今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禹通公司百子湾维修所办公小楼处。
在悠悠岁月洗礼中,500年前通惠河南岸的一条土道消失殆尽,一座古刹消失殆尽,一座古村落也面临消失殆尽……京哈铁路上的绿皮火车,京承联络线上的“复兴号”高铁列车不时从他旁边疾驰驶过。他东北面四惠桥的“惠”字,一可能取自“通惠河”的“惠”字,也可能取自“广惠寺”的“惠”字,均含“惠及众生”不忘初心之意。
作者系原北京工业志编审
2025年6月15日修改于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