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事小节中树立党性标杆
2025-06-16 10:5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小事小节是党员干部品德修养的“测试纸”,是理想信念的“试金石”。必须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善于从一言一行中检视、从一点一滴中完善,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做到防微杜渐、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任何事物都是微与著相生、小与大相成。小事小节,如同一面镜子,其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从近年来通报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可以看到,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的过程,往往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从收受土特产的“人情往来”,到接受宴请的“小节无碍”,忏悔录中反复出现的那些“第一次”,印证了“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的深刻警示。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不闯“红线”、不越“底线”、不碰“高压线”,偶尔打个“擦边球”,无伤大雅。殊不知,在思想防线上打开了“缺口”、留下了“暗门”,贪欲的心魔便会不断膨胀和泛滥,从而在“温水煮青蛙”的“围猎”中迷失自我、在推杯换盏的往来中突破底线、在小恩小惠的诱惑中沉沦堕落,进而毁掉了自己的前途和人生。

小事连着大事,小节影响名节。如果不在小事小节上慎重对待,就会在大事大节上失守失范。思想上放松警惕,行动上就容易放任自己。小事小节不仅反映党员干部的品质与修养,更关乎党和政府的作风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在守住小事小节方面,焦裕禄不准孩子们“看白戏”,杨善洲不让家人搭“顺风车”,谷文昌不贪公家的“一寸木材”……无数优秀党员干部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典型是看得见的标杆,榜样是触得到的力量。党员干部只有以这些优秀同志为榜样,自觉将小事小节作为提升素质修养的着力点,凡事都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情与法等关系,无论是“一念之非”,还是“一动之妄”,都坚决不给自己既往不咎的借口,不给自己下不为例的机会,才能真正在群众中树好形象、赢得口碑,成为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引领者、营造者和维护者

小事不容小视,小节不可失节。当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中必须深刻把握好小与大的辩证关系,在“小事”中锤炼党性,在“小节”处筑牢防线。要锚定小事小节固根基。通过专题学习、警示教育等,懂得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的道理,从小事小节上约束和规范自己,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做到在细微处如履薄冰。要聚焦小事小节治顽疾。秉持“检身若不及”的审慎态度反躬自省、除尘去垢,给兴趣爱好“加把锁”,给个人交往“划条线”,给生活情趣“设道岗”,做到细微之处警钟长鸣。要坚守小事小节见行动。牢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道理,时时处处划清公私界限,对接受违规宴请、礼品馈赠等不良行为坚决说“不”,从点滴做起、从细节严起,做到细微之处树立形象。

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党员干部只有注重从小事小节处着手,筑牢思想堤坝,站稳政治立场,集聚干事能量,方能确保“大道”不偏离、“大事”不迷茫、“小节”不失范,在小事小节中见党性、见作风、见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以良好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作者:

单晓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