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莫泊桑《项链》原著时,我被书中妻子这个角色深深吸引,又感到困惑。她虚荣却又可怜,渴望被爱却又被命运捉弄,妻子的悲剧不仅是对虚荣的警示,更是对诚信的再思考。
有一天,教育部部长和夫人邀请她夫妻俩参加一个重要晚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妻子向她的闺蜜借了一条钻石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却把借来的项链丢了。
夫妻俩花费了十年时间,省吃俭用还清了赔项链的欠债,十年后,当妻子鼓起勇气告诉闺蜜实情时,她才知道,闺蜜借给她的项链是假的,最多值五百法郎。
当演到妻子得知项链本是赝品时的震惊与崩溃时,我都晕了,那一刻,我好像触摸到了她的心灵,我懂她了。
揣摩角色的过程充满挑战。在排练中,我因为对西方人的性格言谈举止并不了解,因此,尝试了各种表现方式,有时夸张,有时内敛,总觉得处理不当,导演常说:“不要演,要成为。”
我渐渐明白,真正的表演不是展示技巧,而是让角色通过自己活过来,我就根据导演的指导,再加上对剧本的理解,一次又一次排练,当排练到丈夫说:“到家了,快把项链收好。”妻子发出了恐惧的声音:“哎呀,不好了,项链不见了。”声音中的颤抖不是表演,而是真实的恐惧,我完全进入了妻子的世界。
《项链》的故事提醒我:真正的尊严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如何面对失去;不在于如何享受,而在于如何担当。
人生最珍贵的项链,从来不是挂在颈间,而是镌刻在心上,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者:王翠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