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完美升空,他却倒在了庆功会那一天
CCTV国家记忆

2025-06-18 14:50 语音播报

时事

他恪尽职守 勇挑重担

用生命托举歼-15完美升空

他献身航空工业30载

工作至最后一刻

他就是罗阳

建造中国人自己的战斗机是罗阳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的梦想。1978年,罗阳在高考填报志愿时,5个中有3个都是航空院校以及飞机制造专业。

那一年,他如愿以偿,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录取。

2007年,罗阳成为航空工业沈飞的掌舵人。此时正赶上国防武器装备急需升级换代的时代,时间紧、任务重,罗阳毅然担起了千钧重担。与此同时,他也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为中国研制第一代航空母舰舰载机。

当时,由于西方国家对航母舰载机技术的封锁,中国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面对这个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阳的表态只有八个字:“恪尽职守,不负重托”。他带头签下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

在研制歼-15的过程中,只要不出差,罗阳每天都要到工作现场和科研人员一起不断调整思路和主攻方向,韧性十足地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在所有研究人员的日夜付出下,歼-15舰载机在设计发图后仅10个半月内就完成了总装下线,创造了沈飞新的研制纪录。

2009年8月31日上午,随着塔台管制员的一声令下,歼-15昂首升空,顺利完成了陆基首飞,为随后的舰载飞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之后,罗阳带领团队不断对歼-15进行调整和完善,为舰载飞行做准备。

2012年11月23日上午9时03分,一架编号552的米黄色歼-15战机在辽宁舰上成功完成起降训练。这标志着中国战斗机实现了从陆地向海洋的历史性跨越,对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海军正式踏上“航母时代”。

11月25日上午,胜利完成中国首次航母舰载机着舰任务的辽宁舰返回大连港。9时04分,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慢慢走下了舷梯。此时的他看上去有些疲惫,这个背影是他留给人们最后的影像。

谢根华

中航工业沈飞原党委书记

25日,我到大连去,迎接功臣们回来。这是我们见到罗阳的最后一面。罗阳非常疲倦,在这个过程中有心绞痛,实在扛不住了,就跟我们的组织者说今晚的庆功会不参加了,请我们党委书记代为参加。说完这句话,他就想去休息。然后我们发现他情况不对,就赶紧送他到医院去。快到医院的时候,他就不行了。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抢救,12点40分,罗阳同志因心肌梗死不幸病逝。

罗阳牺牲后的第二年,航空工业内部诞生了一个先进团体——罗阳青年突击队。如今,罗阳突击队的数量已经超过一万五千支。

国之重器,生命铸之。罗阳用自己的生命托起了中国战机!时间匆匆而过,但是他的名字和精神,一直激励着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建设者前行!


编辑:赵司尧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